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邓丽君为什么老得快 唐代“邓丽君”刘采春:揭秘中国最早的靡靡之音流行歌手

火烧 2022-04-25 10:23:01 1073
唐代“邓丽君”刘采春:揭秘中国最早的靡靡之音流行歌手 导读:说起邓丽君,许多人就会想起她那让无数人迷醉倾倒的靡靡之音。因此,有人就认为邓丽君是首唱靡靡之音的女艺人。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晚唐时期,就已经

唐代“邓丽君”刘采春:揭秘中国最早的靡靡之音流行歌手  

导读:

说起邓丽君,许多人就会想起她那让无数人迷醉倾倒的靡靡之音。因此,有人就认为邓丽君是首唱靡靡之音的女艺人。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晚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靡靡之音了,而让这靡靡之音走红大江南北的是当时的一位名叫刘采春的流行歌手。

刘采春,祖籍淮安,后随丈夫周季崇组成家庭戏班到江南越州一代演出,声名远播。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赏识,曾写诗赞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晚唐时期,刘采春以靡靡之音,红遍江南。当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上台唱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其流行程度。犹如二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邓丽君,大街小巷只要《甜蜜蜜》响起,就有人跟着哼唱。当时刘采春擅长参军戏,就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戏,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如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刘采春三人组成一个家庭戏班,四处走穴。

除了善长参军戏外,刘采春歌唱得尤其好。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或许果真绕梁三日而不绝。元稹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y曲》。据方以智《通雅·乐曲》中说:y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这个《曲》是她的代表歌曲,相当于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可见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全唐诗》收录了六首《曲》:其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其二: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其三: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其四: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其五: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其六: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据说这些当时的流行歌曲辞意真切,声调凄苦,用y曲演唱的《望夫歌》,尤其适合商人口味,在商业发达、商人聚居的江浙一带风靡一时。这些歌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商人长年在外奔波的辛劳,更倾诉了那些在家留守的商人妇的无限离愁别恨。因此,刘采春的表演很能感动市民观众,每当她唱起《望夫歌》,妇女与商旅莫不凄然下泪。因此元稹在《赠刘采春》一诗中说她,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只可惜这歌声无法流传下来。

如果要与邓丽君的歌做比较的话,那些流行歌曲应该相当于《何日君再来》、《江水悠悠泪长留》或是《三年》等。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想不到才相见,别离又在明天,从邓丽君甜丝丝又凄切切的歌声中,或许能想象出几分当年刘采春那哀怨委婉的悲歌。不难想见,刘采春和邓丽君一样,以女性歌迷居多,尤其以闺妇为最。那时,刘采春几乎已成为商人妇,也就是那些有钱有闲但空虚度日的太太们的心声代言人。据说,当时商人妇的婚姻生活,已成了当时的一个社会问题。大批商人长期在外不归,大量夫妻异地分居,怨妇成群,生活不和谐,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邓丽君为什么老得快 唐代“邓丽君”刘采春:揭秘中国最早的靡靡之音流行歌手

刘采春所唱的《曲》中有莫作商人妇一首,写的就是因盼归不归而产生的闺中怨情,也就是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的意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曾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刘采春的《曲》有一百二十首,足见其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没有录音技术的唐代,靠着一场又一场的演出,红透大半个中国实属不易。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刘采春并不是仅有歌喉和美貌的歌星,她还是词曲全能的创作型歌手。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在《全唐诗》中,六首曲皆归刘采春。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不是她的诗作,而是她把当时才子们的诗词拿来配曲,然后歌唱。杜秋娘的《金缕衣》也存在此争议。这种争议,难免有男学者对女性不看好、不平等对待、不信任不尊重的嫌疑。有些男人只要一看到女人写诗,而且还写出了流传甚广的诗,就忍不住要怀疑,忍不住要揣测背后是不是另有一位男诗人的存在。尽管他们最后也找不出那位男诗人是谁,但他们还是要找出各种理由来怀疑。比如写《诗薮》的胡应麟觉得刘采春的几首诗非晚唐调,就否定了她的作者身份。但无论如何,后人还是记住了使它们广为流传的那些女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