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用彭姓氏的专属句子 彭之死:泄怨取祸,彭一句话送命
彭之死:泄怨取祸,彭一句话送命 gt 有的人,得志便猖狂,如同一个小小的气球,要把自己吹得无限大才肯善罢甘休;而一旦失意,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 gt gt 彭就是这样的人。 gt gt

彭之死:泄怨取祸,彭一句话送命
> 有的人,得志便猖狂,如同一个小小的气球,要把自己吹得无限大才肯善罢甘休;而一旦失意,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 > 彭就是这样的人。> > 荆州军攻克涪水关后,庞统与商议进攻雒城后回到馆舍。门吏来报:“有客人求见。”庞统出来,见来人身形甚伟,头发披在肩上,衣冠不是很整洁。庞统问:“先生有什么事吗?”来人没有答话,却自己往堂上坐下。> > 来人说:“不要慌,我要跟你说说天下大事。”> > 庞统说:“好呀!”叫人上酒。来人也不客气,开怀就饮,饱饮之后自顾大睡。搞得庞统不知所措。最后把法正请来。法正与那人一见,却拍掌大笑起来。> > 法正告诉庞统:“来人姓彭,叫彭,广汉人。蜀中豪杰,因为直言冒犯刘璋,被发配为奴隶,因此是短发。”> > 庞统于是对他以礼相待。问他为何而来,彭说:“我特地来救你们数万人的性命,要见到刘备将军才可以说。”法正忙报告了刘备。刘备一听,亲自接见了彭。> > 彭问刘备:“你们有多少人在前寨?”刘备说:“黄忠、!”彭叹了口气说:“为将之道,怎么能不识地理。你们前寨紧靠涪江,假若城内刘璋决动江水,前后一夹击,没有一个人能逃出来的。”> > 刘备大惊,忙告诉黄忠和魏延,早晚要用心巡视,以防决水。> > 果然,川军拟决涪江之水以淹荆州军。幸亏彭及时通知,黄忠、魏延才将准备掘江的川兵打退,终于幸免。彭也因此而受到刘备的重视。> > 彭投靠刘备以后,甚得器重。彭原本职位低下,又被刘璋罚为奴隶,一直郁郁不得志,而今一旦得升高位,便形色嚣张,自大不可一世。而孔明却是个重规矩 的人,见了彭这样一副样子,自然不是很喜欢,便屡次在刘备面前说彭的不是。刘备于是渐渐与他疏远,后来调他去任江阳太守。> > 彭知 道自己将被远调,心中很是不服气。一天无事便去找聊天。马超问彭说:“我看你才具秀拔,主公又待你很好,你应该是与孔明等人并驾齐驱,为什么宁愿到 外地当个小官呢?真是使人失望。”一句话触到了彭的伤心处,于是彭说:“一两句话怎么说得清楚呢?”又说:“假如你为外应,我为内援!何愁天下不定 呢?”> > 当时,马超刚刚投靠刘备不久,还没有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常怀危惧,听了彭的话,大惊,默然不作声。彭走后,马超上表将彭说的话向刘备报告,刘备便令将彭逮捕审讯,并关进了监狱。> >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如果理解为由彭马二人掌管蜀国内外军政大权,天下就可定了,这当然是叛逆之言。马超、刘备是这样理解的。但彭 申辩他不是这个意思。他在狱中上书给孔明,因认为刘备可成大事才来追随。他说:“暴虐,无道,振威(指刘璋)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 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而他现在“求君得君,志行各显,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分子之厚,谁复过分。”> > “分子之厚”是说刘备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他,从一个老百姓提升为治中从事,他是无限感激的。并说他绝不做有负刘备的事。接着他为自己说的话申辩说:“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怎么敢有他志呢?”> > 他所说的“内外之言”是指他与马超尽力辅佐刘备共讨曹操以定天下,这也说明他自命不凡,才敢说这种自负的话。但居然说要由他管内,连孔明也不放在眼里,这就过于猖狂了。> > 也正因他自视太高,稍不得意,便骂刘备“老革荒悖”,不能用他这个可图天下的大才,把自己摆在不应该摆的位置上,这便是彭致祸的根源。> > 真是一句话没说对,却惹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彭得不到刘备的宽恕,终被诛而死,死时三十七岁。> > 彭之死,死在修养太差。看起来有些像今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发户。但也死在帝王专制的本色。本来,发两句牢骚是文化人正常现象,但因为牢骚所发非其人,等于对狐狸说老虎的坏话,而且,事不机密,招致取祸,也真是不足取了。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