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孙策和孙权是什么关系? 子承父业,孙策雄踞江东
子承父业,孙策雄踞江东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继起。孙策,字伯符。当初孙坚兴义兵时,孙策与母亲迁住舒县,与周瑜交情甚好,招纳会聚了许多上流社会人士,江、淮一带的人都纷纷投奔他。孙坚死后,孙策将他埋
子承父业,孙策雄踞江东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继起。孙策,字伯符。当初孙坚兴义兵时,孙策与母亲迁住舒县,与周瑜交情甚好,招纳会聚了许多上流社会人士,江、淮一带的人都纷纷投奔他。孙坚死后,孙策将他埋葬于曲阿,自己则住在江都。> > 徐州牧陶谦忌恨孙策。孙策便与吕范、孙河一起投靠在丹阳任太守的舅父吴景,并依靠吴景召集了数百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投奔袁术处。孙策 说:“我父亲从长沙出发与您在南阳相会,共伐董卓,结好同盟,现在不幸遇难,功业未成,我愿意继续为您效力!”袁术虽然器重孙策,但不肯将孙坚旧部交给 他。袁术说:“我已任用你的舅父为丹阳太守,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是出精兵之地,你可以去那里招募人马。”孙策将母亲接到曲阿,依靠舅父在当地招募数 百人。不久,孙策前往寿春,再次见袁术,袁术才还给孙坚旧部千余人,并推荐孙策为怀义校尉。有一次,孙策部下有个骑兵犯了罪,逃进了袁术的马厩中,孙策派 人前去把他杀掉。过后,他向袁术赔礼请罪。袁术说:“兵叛则惩,何罪之有?”从此军中更加敬畏孙策。袁术曾答应孙策,让他任九江太守,结果改用陈纪。后来 袁术准备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求派军粮,遭到拒绝,袁术大怒,派孙策去攻打陆康。他对孙策说:“以前我错用陈纪,现在感到懊悔。如果这次你能战胜陆康,庐 江郡就归你。”孙策相信了袁术,向陆康发动进攻,打败陈纪,占领庐江郡。但是袁术出尔反尔,任部下刘勋为太守,使孙策对他更加失望。> > 这时,曾在孙坚手下担任校尉的丹阳人朱治见袁术德政不立,力劝孙策返回故乡,占据江东谋求发展。当时吴景正与樊能、张英等人交战,历时一年多,未能取胜。 孙策便乘此机会向袁术说:“我愿随舅父征战,取胜之后,就回家乡招募人马,可以征集三万军队,然后我再来辅佐您。”袁术上表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 将军,只给他配备一千多士卒,几十匹战马和相应的军需,但宾客中有几百人愿意跟随他。到达历阳,孙策的队伍已达五六千人。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阳太 守,周瑜率兵前来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饷粮草,孙策很高兴,并很快攻克了横江、当利,樊能、张英败走。孙策仪表堂堂,善于谈笑,性格豁达开朗,善于纳谏, 又善于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愿意为他效力。> > 这时,江东割据势力很多,如扬州刺史刘繇、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等。孙策要占领江东 必须消灭他们。刘繇,字延礼,伯父刘宠曾任太尉,哥哥刘岱任兖州刺史。刘繇虽任扬州刺史,但扬州为袁术所占,刘繇只好渡江到曲阿(今江苏丹阳),赶走丹阳 太守吴景,沿江把守。孙策欲占据江东,首先要打败刘繇。于是,他先攻克了牛渚,缴获大量粮食武器。> > 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都拥 戴刘繇为盟主,薛礼盘踞秣陵城,笮融屯驻秣陵县南。刘繇在梅陵的军队被孙策打败,孙策又攻下了湖熟、江乘,最后在曲阿与刘繇展开决战。当时刘繇的同郡人太 史慈前来看望刘繇。太史慈有勇有谋,正赶上孙策进攻曲阿,有人建议任用太史慈,刘繇不答应,只让太史慈去侦察巡逻。有一次,太史慈只带一名骑兵外出巡查, 与孙策在神亭遭遇。当时,孙策身边有十几名骑士。太史慈策马上前,迎面便刺,孙策急忙闪过,一个回马枪,正中太史慈的坐骑。在两骑相错时,孙策夺下太史慈 的手戟,而太史慈也抢到孙策的头盔。这时,双方的援兵赶到,对峙了一阵子,各自撤退。不久,刘繇与孙策交战失利逃往丹徒。> > 打败刘繇 后,孙策一方面犒赏将士,一方面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是刘繇、笮融部下前来投降的既往不咎,愿意从军的,免除家庭徭役,不愿从军的不勉强。”这一 政策深得人心,仅十天左右,应募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迅速募到两万余名战士,一千余匹战马。从此,孙策威震江东。> > 袁术见孙策势力日益壮 大,又想笼络他。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冬,袁术上表举荐孙策代理殄寇将军。孙策的部将吕范对他说:“将军的事业百废俱兴,兵马越来越多,不过军纪还 不严整,我愿意暂时担任都督,协助将军治理。”孙策说:“你早已成为名士,手下统率千军万马,又立有战功,怎能让您屈居低职,管理这等小事呢?”吕范说: “将军此话差矣。我离开家乡投奔于您,不是为了妻子儿女,是想为国家尽力。这就如同共乘一舟漂洋过海,任何地方出了故障,都可能葬身大海。我这样做,不仅 为了将军您,也是为了我自己呀!”吕范回家后,换上武将服,来孙策处报到,孙策留下了他。从此,孙策军中纪律严明,法令整齐。> > 孙策任用张做正议校尉、张昭为长史。孙策对他们二人很信任,经常让他们一人驻守后方,一人随自己出征。> > 张,字子纲,广陵人士。曾经游学京都,后回到家乡,被荐举为秀才,官府多次召他做官,他一概拒绝。后来到江东逃避战乱时,孙策正创建基业,张便投靠 了孙策。孙策上表任命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阳。孙策亲自披挂上阵,张劝谏说:“主将是统筹规划的角色,三军命运全寄托于您,不可草率出动,亲 自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好好把握上天赋予您的才干,体恤天下苍生,不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惊受怕。”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派遣张 奉献奏章到许昌皇宫中,张被留在那儿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相处和睦。> > 孙策十分敬重张昭,以师友之礼待他,文武之事皆由张昭 决断。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年少好学,尤其擅长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同时闻名于世,又互为好友。年 长后被举荐过孝廉,但他拒绝了。曾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的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赞赏。刺史陶谦推荐他为茂才(即秀才,汉氏因避刘秀之讳而称 茂才),他不应召,陶谦认为张昭目中无人,于是将他抓起来。赵昱全力以赴地搭救他,才使他得以脱身。汉末天下大乱,徐州一带士民大都到扬州地区避难,张昭 也随之南渡长江。孙策创建东吴基业后,任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张昭每次得到北方士大夫的来信,他们都将功劳归于张昭一人。张昭本想偷偷留下,又唯恐 有私情之嫌,呈报上去恐其不妥,进退两难,内心十分不安。孙策听说后,高兴地笑着说:“古代管仲为齐国的国相,人家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则称霸诸 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如此贤德,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
很赞哦!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