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任何人的态度都不一样 唐朝对待人才与其他朝代不一样的态度
唐朝对待人才与其他朝代不一样的态度
张九龄的一生虽然以政治失意而收场,但他对唐代的未来所提出的规划,却在日后被逐渐实施,而他作为科举入仕而拜相的楷模,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举士子们。而且,唐玄宗罢免他的宰相,是出于政治考虑而非才能的估量,就在张九龄被罢免后,只要是有人向他推荐宰相和高级官员的人选,他都要问一句:“此人风采能够比得上张九龄吗?”可见,无论政治上的功过如何,张九龄的文才与人格魅力,在唐玄宗的心中是永远无人能够取代的。

科举考试给了无数和张九龄同样出身、同样经历的平民以机会,让他们能够成功通过选拔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并将自己的政治诉求表达出来。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是各阶层的人被官僚机构所“降伏”,实际上则是他们进入官僚机构后,逐渐改变着这个机构的整体风貌。到了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政治家,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步入政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的。因此,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认为,官僚政治在中国古代之所以如此发达,就因为科举制和两税法这两大杠杆的存在。所以,尽管此时的张九龄政坛失意,但日后的科举士子们会一次次将与张九龄类似的社会诉求与政治主张再次提出,于是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人情怀,有了一代代推进古代中国向前进步与改革的动力。
其实,张九龄也好,张玄素也罢,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也好,被皇帝重视而提拔也罢,这些具体的个例和成功的形式背后,都体现着一种原则,那就是一个社会对待人才的态度。
实际上,唐代历史上还有一些出身于官员子弟而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人才,只不过显得没有张玄素和张九龄这般传奇,所以才容易被人所忽视。应该说,唐代对官员子弟、平民这种一视同仁的公平态度,以及不以出身作为评判标准的原则,才是张玄素和张九龄们能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只有将才能作为第一标准,才能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享有机会,在他们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社会也会随之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 上一篇
在中国facebook怎么用不了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上Twitter, Facebook, INS ? 我要真正的原因!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上Twitter, Face ook, INS ? 我要真正的原因!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上Twitter, Face ook, INS ? 我要真正的原因!商业活动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律,
- 下一篇
游西山小记李流芳翻译 西山静中吟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西山静中吟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西山静中吟 [作者] 施肩吾 [朝代] 唐代 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西山静中吟》作者施肩吾简介施肩吾为人名,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