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K 1965年美朝日本海空战:米格17突袭RB47反被击落
1965年美朝日本海空战:米格17突袭RB47反被击落
47年前,一架美军飞机赴朝鲜实施例行侦察,却在公海上空被卷入了一场真枪实弹的空战。
冷战期间,美军频繁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空中侦察活动,不时引发武力摩擦。最近,俄罗斯《航空档案》杂志披露了一段发生在东亚天空中的祕闻:1965年,一架驻日美军的武装侦察机在日本海上空遭朝鲜战斗机突袭,短暂而激烈的交火过后,美方机组成员幸运地逃出生天。
「电磁吸尘器」遇见「怪物」
1946年,美军开始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展开密集的侦察飞行,这些行动被冠以「和平时期空中侦察专案」(PARP)头衔——只在国际空域进行,国际法层面不存在问题。由于PARP涉及的航线通常被重复使用,它们也被美军戏称为「图书馆航线」,这样做有个附带的好处:美机沿相对固定的航线飞行,等于变相告知被侦察者「我们没有敌意」。
1965年4月28日,美国空军第55战略侦察联队所属第343中队的一架RB-47大型侦察机,赴日本海上空执行PARP任务,目标是朝鲜东海舰队基地元山港。这架绰号「银帝」的飞机,是由轰炸机改装的,机舱里塞满了电子讯号接收机和电子战天线,犹如「电磁吸尘器」。
执行任务的机组(无线电呼号「E96」)共6人:机长霍巴特·麦迪逊中校,副机长兼炮手小亨利·杜博伊中尉,雷达领航员罗伯特·罗杰斯,外加3名绰号「渡鸦」的电子战军官。RB-47从日本横田基地升空后,长达7.5小时的航程里有6个小时是在「敏感区域」内飞行,即飞机处于朝鲜和美国雷达的共同追踪下,剩余1.5小时则处在危险性最高的「工作区域」——在此过程中,飞机在距元山港平均120公里的空域飞行,只有两门20毫米航炮可供自卫。
起初一切如常,就在飞机向东北偏东方向折返,准备打道回府时,机组收到韩国境内的监听站发来的高频无线电讯号,警告附近空域出现「怪物」(不明国籍飞机)。与此同时,机上的电子战军官罗伯特·温特斯(呼号「渡鸦-1」)也在雷达上发现不正常:有两架喷气式战斗机高速靠近,还有两架飞机在更高的空域徘徊,全体机组顿时紧张起来。
副机长杜博伊迅速举起高解析度照相机,试图抓拍并识别冲过来的战斗机。呼号「渡鸦-2」的电子战军官乔治·贝克中尉记忆:「尽管大家早有心理准备,掌握了与朝鲜有关的大量情报,但对于朝鲜飞机发起主动进攻还是很吃惊,到底我们没有侵犯他们的领空。」
朝战机突袭不成反遭击落
双方刚一接触,朝鲜战斗机就采取了不正常积极的姿态,像是长机的一架米格-17不进行警告射击,也不做无线电呼叫,直接用23毫米航炮猛轰RB-47的尾部,后者剧烈抖动起来。意识到座机中弹,机长麦迪逊立刻压下机头降低高度,一面规避攻击,一面要求领航员罗杰斯报告航向,采取180度急转弯方式,径直朝日本方向逃去。
两架朝鲜战斗机紧追不舍,从后下方轮番攻击美机。由于双方距离太近,RB-47的自卫航炮瞄准了几次,都错过了开火时机。在朝方连续不停的射击下,侦察机的机身和发动机被打得千疮百孔,所幸结构坚固,尚有还手之力。在对方第三次开火后脱离的瞬间,杜博伊瞅准朝方长机侧面暴露的机会,迅速打出一串20毫米炮弹,目标顿时被黑烟包围。依照杜博伊的说法,那架米格-17几乎是笔直地下坠,「像一块铁板砸向地面」。朝方长机的坠毁,使战场态势顷刻间发生改变,其余的朝鲜飞机迅速掉头离去,美国人逃过一劫。
返回日本的航程依然险象环生,RB-47的机尾冒着火苗,驾驶舱内警报声此起彼伏。麦迪逊招呼副手杜博伊拿出飞行手册,并翻到「应急处理指南」章节进行朗读,以便自个控制损害扩大。当杜博伊问需要读哪一页时,焦急万分的麦迪逊近乎咆哮地吼道:「哪页都行!」
飞抵基地上空,麦迪逊询问机组乘员,降落大概非常困难,有没有人愿意先跳伞?得到「没有」的回答后,他命令杜博伊放出减速伞,自个则在保持机翼水平的同时稳住刹车杆,使飞机不至偏离跑道。受伤的RB-47歪歪斜斜地「砸」向地面,由于操纵不灵,飞机一度从跑道上反弹到约20米高处,差点与前来救援的直升机相撞。漫长的滑行过后,满头大汗的麦迪逊总算把冒着烟的侦察机停在了跑道尽头,生怕它爆炸的众人飞快地通过绳索溜到地面上,随即被送上救护车。

平壤打得是如何的算盘?
据美方事后检查,遭袭的RB-47中弹达400余处,不得不就地报废。尽管麦迪逊机组全体安全返回,乘员只受了些皮外伤,朝鲜战机袭击事件仍令五角大楼吃惊不小。
事发两天后,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宣称,人民军在北纬40度线附近「击落」一架美军战机。一周后出版的苏联《讯息报》则透露,一支访问莫斯科的朝鲜代表团向莫斯科介绍了「击落美机」的概况,希望得到苏方支援。看起来,平壤并未掌握这壹次交火的实情。
朝鲜为什么突然袭击在国际空域飞行的美国侦察机?有分析以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全力投入越南战争,韩国也在华盛顿授意下派兵赴越,为了支援「同一条战壕里」的越南北方政权,时任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决定在「有限范围」内采取「不至于引发美国军事报复的行动」,试图以此牵扯美方的精力。实际上,同样的策略,后来在1968年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遭朝鲜俘虏事件中再度得到体现——那一回,美方不得不依照朝鲜的要求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