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被录取了怎么办 高考何时兴起 唐代高考录取:成绩+推荐人=录取
高考何时兴起 唐代高考录取:成绩+推荐人=录取
刚刚结束的“高考”成为近期的热点,全国各地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高考在结束之后又是迎来新一轮的考验:报考!高考并非是现代学子的专属。实际上,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是一种“高考”,那么古人的高考之后是如何录取的?一起来看看。
在古代学历、官职相挂钩的科举考试更像是现在“高考+公考”的合体。
与现在的人们需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阶段相似,古人们也要通过学校学习。古代的学校分大众化的私塾、高端点的书院,还有光听名字就知道很高大上的国子监。经历漫漫求学路后,还有更漫长的考试路在等着古人们。 先说国子监的学生,他们被叫做监生,在有的朝代,比如明朝前期,监生们可以直接做官。不过更多时候,他们还是得先考试,不过他们可以直接从乡试开始考,相当于保送了一级。普通学生则必须从最低级开始考。童试、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光听到这些名字,也是醉了! 幸运儿通过层层考试会经历秀才、举人、进士及状元、榜眼或探花的身份之变,这些考试也为他们打开了晋升渠道,一举成名、为官为宦、光宗耀祖,那都不叫事儿了! 唐代前期,考试不仅要看成绩,还规定要有名人推荐,所以进京赶考的考生们还要拜码头找靠山,以期被人慧眼识珠。在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比现在高考要少得多。比如宋神宗时,参考的有10万,录取的只有三四百人,所以科考出身的人少,一般都会得到重用。

清朝兴起近代高考
若说科举制度是古代“高考”的模型,近代高考则始于清朝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的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左宗棠提出“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不仅开办了各种兵工厂,还开办了各种学堂,比如: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同时学习西方的科举考试方式,为近代高考奠定了雏形。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9月2日,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统考统招是现在人们对高考的印象。其实,在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是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
相关文章
- 中职生考本科分数线 马上就要高考了 现在只能考三百多分 但是我好想上二本 刚刚做题错了好多 怎么办 还有点不敢做
- 人要活在当下什么意思 活在当下:放弃高考是一种理性回归
- 没参加高考能上大学吗 我是刚刚高考完,不想读大学了,学点儿技术,学什么技术最赚钱呢?
- 自考本科还不如大专吗 没参加高考是否能上大专,因为个人原因高考没去报考,但是高中毕业证
- 中职生考本科分数线 高考只能考280左右,我也不想去读专科了,现在是去打工,还是去学门技术。学技术学什么?
- 高考是先填志愿还是先考试 高考完要回学校填志愿吗要多久呢
- 小高考被录取了怎么办 高考后孩子多在家干嘛,有介绍下暑假打工的工作吗
- 小高考被录取了怎么办 什么时候知道高考录取情况?
- 单招会不会考不上 今年高考考了315分上什么学校啊?愁死了! 请大家给指点一下!山东淄博的
- 高中毕业生档案 高中档案里没有高三成绩对高考录取和大学毕业有影响吗,如果复读档案能刷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