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果 色界的善业和色界的果报心之间的关系
色界的善业和色界的果报心之间的关系

色界的善业和色界的果报心之间的关系玛欣德尊者 2009年江西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开示如果一个人造作了初禅的善心,在结生的时候,它将能够带来初禅的果报心,也就是他能够投生到初禅的梵天界。因为初禅的善心带来的果报,只能够以离心路过程的方式而表现为果报心。初禅的善心在梵天界带来果报的时候,只是相应的而并不会表现为眼、耳、鼻、舌、身这些果报,因为眼、耳、鼻、舌、身这些还是属于什么心?属于欲界的心。所以初禅的善心如果在结生的时候,能够带来初禅的果报心。在生命期间,初禅的善心会不会带来什么果报心呢?会不会?会吗?不会。只有在结生的时候,它不会在生命期间带来其它的果报。那第二禅和第三禅的善心呢?能够带来第二禅的果报心,使一个人投生到第二禅的梵天界。一个人培养了第四禅的善心,那将可以使他投生到第三禅的梵天界。那么投生到第三禅梵天界的心是第三禅的果报心,也就是说一个第三禅的梵天人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都是属于第三禅果报心。而如果在一个梵天人的生命期间,在他的心路过程里面所体验到的果报心,都还是属于欲界的果报心。例如:梵天人也能够看,能够看是什么识?眼识,眼识是果报心吗?是。那眼识作为果报心是属于欲界的还是色界的?欲界的。所以即使是色界的梵天人,他还是可以生起欲界的心。例如:他能够看、能够听,这些都是由欲界心来执行的,而不是色界心来执行的。但对于第四禅天的投生法则就有点不同。如果是一个凡夫和有学圣者,当他培育了第四禅,在进入第四禅的时候生起的是第四禅的善心。如果在结生的时候这种善心成熟,将可以使他投生到广果天。而对有些修无想定的外道,他们由于这种定,在死了之后,将会投生到无想有情天。而对于三果不来圣者,如果他们拥有了第四禅的定力,死了之后,将能够往生到五种净居天。往生到五种净居天是根据这些不来圣者所培育的五根而略有不同的,如果是信根最强的不来圣者,他将能够投生到无烦天;精进根最强的不来圣者将能够投生到无热天;念根最强的不来圣者可以投生到善现天;定根最强的不来圣者可以投生到善见天;慧根最强的不来圣者可以投生到色究竟天。只有三果不来圣者才能够投生到净居天,当然了不来圣者也不一定必然投生到净居天。例如:现在的大梵天人Sahampati,他在过去佛的时代已经证得了第三果,但由于他是特别精通于初禅,所以他在死了之后就投生到初禅的梵天,现在就是初禅的大梵天。无论如何所有的三果不来圣者,他们必然不会再投生到欲界,他们只会投生在色界,或者也可以投生到无色界。而对于无色界天的投生法则,当一个人如果培育了空无边处的善心,在结生的时候,将能够使他投生到空无边处天,投生到空无边处天的心是什么心?是空无边处的果报心。空无边处的果报心只会发生在哪一种心上?只会发生于结生、有分和死心,会不会发生在六门心路过程呢?不会。对于一个证得了识无边处定的人来说,他所生起的是识无边处善心,当这种善心在成熟的时候,可以使他投生到识无边处天。投生到识无边处天的这种结生心,就是由识无边处的果报心执行的。对于无所有处善心也是这么样,无所有处善心在成熟的时候,可以使一个人带来投生到无所有处梵天的果报,那个时候他的结生心就是无所有处的果报心。对非想非非想处善心来说也是,当这种善心在成熟的时候,可以使一个人投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执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结生的就是非想非非想处的果报心。因此,四种空无边处善心,它们所带来的果报就是投生到相应的天界。而对于色界的果报心和无色界的果报心,它们只会生起于离心路过程,而不会表现在心路过程。一个色界的梵天人,他在生命期间,只要他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并不能够直接体验到他的果报心。例如:一个初禅的梵天人,他在有意识的状态,并不能够体验到他的初禅的果报心,除非他是修缘起,在取他前一世在临死之前所生起的心,然后他才知道他今生的这种结生心和有分心是属于哪一类的心。而不能够直接的体验到“哦,这个是我的什么心”。因为色界和无色界的果报心都是表现在离心路过程,在他的生命期间,只是以有分心的情况出现,有分心不能够给我们直接体验,因为它是不活跃的。我们能够执行看、听、尝、嗅、想,那只是属于心路过程心,特别是意门心路过程心。而所有的六门心路过程,其中前面的五门都是欲界,而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的有限速行,包括我们说到的想东西、思维、思考,这些都是属于欲界的心路过程。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当他在入禅的时候,他生起的还是色界的善心,并不是果报心。一个初禅的梵天人他可以进入初禅,他也可以进入第二禅、可以进入第三禅。当他在入禅的时候,他生起的还是初禅善心、第二禅善心、第三禅善心或者第四禅善心,而不是果报心。初禅的梵天人在他结生的时候,只是属于果报心,而不是善心,因为结生只是属于一种果报。对于无色界梵天人也是,无色界的梵天人并没有五门心路过程,但是他们还是会有欲界的意门心路过程,就是偶尔他们会思维一下,但是很快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处于和他们相应的禅那、相应的定心、善心当中。例如:一个空无边处天的梵天人,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进入空无边处定的状态,他生起的就是空无边处的善心。而一个空无边处的梵天人,他不能够生起色界的禅那心,不能够证得,他只能够证得更高的,但是不能够证得更低的。例如:一个无所有处的梵天人,他只能够生起非想非非想处的善心,而不能够生起空无边处的善心和识无边处的善心,也就是他们不能够证得比他那一界更低的定。这是心生起的法则。那好我们讲业和果报的关系就讲到这里,明天晚上开始,接着来学习一个比较新的内容,就是死生的法则。死生的法则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样来的呢?死的时候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在死与生之间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在明天晚上一起来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