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有多怕慈禧 为何慈禧太后可以把同治和光绪皇帝压的死死的?
为何慈禧太后可以把同治和光绪皇帝压的死死的?
根据大清宫廷的阶级制度
全国权位最高的人应该是皇帝
太后就算是万万万人之上
却终究是一人之下
虽然儿子的应该是要听母亲的话

或者孙子的应该要听奶奶的话
但是以宫廷阶级论断
皇上是有资格废了太后的
可是为何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会被慈禧太后给吃的死死的
是不是慈禧太后有下令所有兵权由她掌管之类的?
皇帝都没有一兵一卒反抗吗?
就任由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软禁起来?
照版大这样的想法,技术上是很合理的,因为中国历史也也不是没有太后遭到大臣或皇帝废黜的。
只是,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子,慈安是同治的嫡母,而同治帝即位时还很小,原本咸丰帝(同治之父)的遗旨,是由肃顺在内的八位大臣一起辅政,但慈禧颇为不满,因为八位大臣表面上虽然还是称慈禧、慈安一声皇太后,但心理根本不鸟这两人,于是以慈禧为主,恭亲王奕欣为辅,加上慈安的权威(慈安是咸丰的皇后,地位比妃子出身的慈禧更尊),发动了一场政变,史称祺祥政变惑同治政变,祺祥原本是同治帝即位以后的新年号,但政变后,八位大臣不是被杀就是革职等等,政变成功,慈禧、慈安、恭亲王三人获得辅政权,为此,将原本预定的年号从祺祥改成同治,有两宫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之寓意。
政变后,慈禧的儿子即位,史称同治帝,因皇帝年幼,而由慈禧与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
说到底,其实不难看出慈禧个性之强,这也是她能抓紧同治、光绪两帝的原因。同治帝在婚后次年,于同治十二年正月,两宫太后撤帘归政,同治帝开始亲政,但一年后就病崩。
同治六岁即位,十七岁成婚,十八岁亲政,十九岁病逝。同治短暂的一生,自懵懂之初就坐上皇位,国家大事他不懂无所谓,因为有她母亲慈禧,在撑腰在掌管,自小无忧无虑,即是到了亲政以后,国事也常常需要慈禧私底下再做定夺,因此,同治或许还来不及产生真正要跟慈禧对抗的精神,就再十九岁那年英年早逝。
同治生前有一后四妃,但没有一个有替他生下后代,于是,慈禧选了咸丰之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光绪四岁即位,年龄比同治更小,同样地由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暴崩,从此由慈禧一人听政到光绪满十九岁。十九岁以后,慈禧表面上撤帘归政,但跟当年同治帝亲政一样,光绪在实际上还是得请慈禧定夺国事,光绪有着新思想,面对内忧外患,他只想改革,也未此渐渐募集到一些愿意跟随他的幕僚,称之为新党。
但以慈禧为主的守旧派势力强大,光绪虽曾秘密发动政变,打算依靠自己亲自提升的候补侍郎---袁世凯发兵杀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慈禧亲信)和派兵包围颐和园(慈禧所居),但袁世凯密告荣禄,令政变失败,从此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环水的南海瀛台。慈禧对外则宣布光绪帝生病,并以光绪名义发旨,往后由慈禧太后训政。
其实不是光绪无能,只是因为朝廷反对他的人实在太多,守旧派的势力根深蒂固,再加上有慈禧撑腰,光绪的变法终告以失败收场。
不外乎两点,第一:中国人以孝立国,因此没有一个皇帝会对自己的母亲采取激烈措施,如汉武帝继位之初,先后被窦太皇太后(祖母)与王太后(母亲)所制肘。汉武帝尚且如此,更遑论同治帝与光绪帝,何况满人重视敬天法祖,对于孝道的重视程度不下于汉人,因此终同光一生,都无法摆脱慈禧后的控制;其二,慈禧后利用同光二帝年幼时期,掌握朝中人事,因此当同光二帝亲政之时,朝中大部分大臣的任命仍然要经过慈禧后的同意,加上慈禧后属于守旧派,其主张与朝中大臣的利益相符合,光绪帝虽然身为九五之尊,但是其变法主张与大多数的朝臣利益相冲突,自然无法得到大臣的支持,没有朝臣的支持,自然更无法与慈禧后抗衡。
相关文章
- 戊戌变法成功了没有 慈禧与戊戌变法的关系 慈禧并非一开始就反对
- 光绪有多怕慈禧 清朝皇帝光绪之死 其死后光绪陵墓在何处
- 光绪帝颁布什么实行变法 光绪帝的惨痛经历:变法遇上慈禧皆成空
- 光绪有多怕慈禧 康有为三次派人刺杀慈禧未遂内幕:结局都惨败!
- 光绪是怎么称呼慈禧的 慈禧害死光绪用的什么毒药:毒死光绪帝的是什么
- 光绪是怎么称呼慈禧的 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爱恨情仇 慈禧太后谋害了光绪帝?
- 光绪是怎么称呼慈禧的 光绪皇帝是慈禧害死的吗?光绪皇帝死亡大揭秘
- 光绪是怎么称呼慈禧的 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光绪的死与慈禧有何关系?
- 光绪有多怕慈禧 慈禧曾孙口述家史: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害死的
- 光绪有多怕慈禧 揭秘:慈禧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让光绪帝为自己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