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罗柴德尔斯家族 第三章 家族政治
第三章 家族政治 正如詹妮弗·霍姆格伦所揭示的那样,皇室关于父系亲属的政策是有政治深意的,与权力角逐直接有关。大多数汉族帝王把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视为对皇位最严重 的威胁,为此专门制定了压制挑战者的政
第三章 家族政治

正如詹妮弗·霍姆格伦所揭示的那样,皇室关于父系亲属的政策是有政治深意的,与权力角逐直接有关。大多数汉族帝王把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视为对皇位最严重 的威胁,为此专门制定了压制挑战者的政策。明朝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皇后的长子年幼时就立他为太子,其他儿子都被禁止参与朝政,终其一生居住在各省的封 地。> > 清朝的策略大不相同。与拓跋魏(约400—500)、契丹辽(970—1055)和蒙古元(约1240—1300)的帝王一样, 清廷让宗室参与国家管理。但是,他们不赐予儿子封地和采邑,此点与蒙古统治者相同。他们也没有沿用契丹实行的绕开皇室近亲而把大量官职授予父系远亲的政 策。相反,清朝统治者像拓跋魏一样,强调竞争为官,坚持“皇族成员拥有的权力和权威只能来源于官职,而官职则由皇帝根据各人的能力和忠诚来任命”。> > 拓跋魏行政体系的重心在于“保护皇帝父系亲属在政府中的特殊地位,维护非汉族的优越性,任用那些特别认同权力中心的人”。清朝追求相同的目标,但其所处 的历史环境迫使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兄弟子侄是他获得军事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努尔哈赤的亲属中,带兵权是严格按照 实际表现授予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甚至努尔哈赤的儿子,能够在没有屡立战功的情况下升为旗主。其结果是在17世纪上半叶,贝勒对自己麾下的各旗拥有几乎绝 对的权力。> > 和他的继承者面临的问题是在适当限制旗主权力的同时,继续依靠他们的军事领导才能。关于继承权的斗争更加突出了旗主 对任何集权制度的挑战(参阅下文)。1683年征服大业的完成在几个重要方面改变了政治形势。皇帝继续削减贝勒享有的自主权。奖赏军事英雄的必要性和意义 降低了,尽管清朝边疆地区的冲突又持续了70年。封王封侯的标准有所变化,转而强调忠诚、办事效率和恪守满族的行为准则方面。> > 对王公 贵族的抑制也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以战利品为基础形成数量庞大的王公财产(参阅下文)都是过去之事,皇帝现在用自己的财产帮助儿子建立独立的家庭。新建立的 王公家庭是比较穷的,贵族爵位的传承次数被减少了。即使在利用新职位的任命以动摇下五旗的团结时,皇帝也要确保这些年轻的王公臣服于皇权。> > 皇帝对贝勒的胜利完成于朝,这导致了另一个政策变化。统治者有选择地把爱新觉罗氏的征服英雄树立为满族尚武传统的楷模,但要求他们的继承人证明自己 值得承袭这些爵位。在解除他们的政治权力以后,皇帝允许“铁帽子王”的后代在荣耀中舒适地生活,并享受祖上挣下的巨量财产。虽然皇族可以通过特别的考试进 入官场,但皇帝的恩封一般施予最亲的宗室。> > 所有的王公贵胄都被要求居于北京。从朝的最后几年开始,他们只有在得到皇帝同意的情况 下才能离开北京。皇帝实际上控制着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极少数例子以外,王公贵胄的俸禄和财产都来自皇帝的恩赏。他们的财产由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官吏管 理。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没收或重新分配他们的宅邸。他们被禁止与汉族大臣密切交往。未得皇帝准许,他们不能娶妻或嫁女。他们去世以后,皇帝有权确认他们的 继承人的爵位。> > 清初的亲王政治> > 父位子承的胜利> > 女真社会、家庭和部族的首领主要是由功业决定 的。女真金朝和蒙古一样,都允许儿子和兄弟继承可汗之位。在17世纪,关于继承权的斗争是爱新觉罗氏内部的一个重要方面。史料记载,继承权问题最初出 现于1622年,当时,努尔哈赤的儿子询问父亲选择谁继承汗位。努尔哈赤答复说,指定继承人将使他获得额外的权力,而他有可能滥用这种权力。他建议由八大 贝勒推选他们当中最有才华和最有能力的人继承汗位。有些历史学家把这归因于努尔哈赤与长子褚英之间不愉快的经历(参阅下文)。> > 努尔哈 赤逝世后,他的权力被四大贝勒——他的三个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侄子阿敏(舒尔哈齐的儿子)——分享。正是努尔哈赤最年长也最有权势的儿子代善 督率诸贝勒推举皇太极继承了汗位。然而,当时举行的即位大典表明,这次推举并没有给予皇太极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代善和另外两大贝勒率领皇族宣誓效忠皇太 极,皇太极也施鞠躬礼表示对两位兄长和堂兄弟的尊重。> > 皇太极逐渐削减了“四大贝勒”的权力。1630年阿敏失宠并被监禁起来,他的镶 蓝旗旗主之位被授予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五子莽古尔泰死后被追究参与1635年的叛乱,使其姐妹兄弟和儿子都被处死,他的后代被驱逐出宗室之列。 代善的长子岳托因同谋罪被褫夺了爵位。只有代善在皇太极统治时期得以幸存。> > 1643年皇太极的逝世又一次引发了继承权危机。八旗贵族 和朝廷重臣齐集在皇太极的棺椁前推选他的继承人。获得提名的有、他的兄弟多铎、代善和豪格。两黄旗官员支持豪格,两白旗官员支持多尔衮。会议最后达 成妥协,推举皇太极年幼的九子福临继承大位,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阿达礼密谋反对此项决定,结果被处死了。> > 作为摄政王,多尔衮巩 固了他的个人权力。他于1647年以僭越为由除掉了济尔哈朗。豪格于1648年死于监狱中。多尔衮在宗室中的盟友博洛、尼堪和满达海被晋升为亲王。多尔衮 成为唯一的摄政,但是,他于1650年去世以后,他和他已经死去的兄弟多铎都受到了谴责。多尔衮的继子回到了原来的家庭。多铎的爵位被降低。他们的兄弟阿 济格被褫夺爵位,受到监禁,并被迫自杀。巴雅喇(努尔哈赤的弟弟,多尔衮的盟友)的血脉在其子巴音图被监禁(1652年)和被驱逐出宗室之列后断绝。 1659年,已经离世的满达海、博洛和尼堪都被指控盗挪多尔衮的财产为自己所用。满达海和博洛的后代被褫夺所有爵位。由于尼堪死于战场,所以他的爵位被允 许保留。> > 当顺治皇帝福临1661年死于天花时,兄终弟及没有成为政策选项。顺治皇帝指定了继承人,打破了过去的传统。由于福临的继承 人尚不满7岁,所以摄政体制就不可避免了。福临选定4位摄政大臣(没有一位是皇家父系亲戚),也开创了一个先例。两位(遏必隆、鳌拜)属于镶黄旗,一位 (苏克萨哈)属于正白旗,首席摄政索尼属于正黄旗。
很赞哦! (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