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诸葛亮 三国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仇恨曹操
三国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仇恨曹操
在三国时期,曹操请诸葛亮出山遭到拒绝。而刘备三顾茅庐在得以把诸葛亮出山,在赤壁之战中蜀汉和东吴对抗曹操的魏国,诸葛亮的妙计使得曹操中计,而《三国志・诸葛亮传》曾记载诸葛亮仇恨曹操,这到底出自什么原因?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3xm中文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还在隆中躬耕期间,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三国演义》也这么写了。至于为什么,18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辗转传抄,并未作任何解释。为了深究其原因,须得仔细察看《梁父吟》。
下面是《梁父吟》歌词原文: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歌词说的是,春秋时候齐景公在位当国,田开疆率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接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国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齐景公准奏,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高劳重之人,以彰显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接和古冶子各自叙说救主之功。二人一自荐,晏子就高度肯定,即刻将两桃赐给他们。接着,田开疆以开疆拓边之功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最大,但桃已赐完,表示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过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只能深表遗憾。田开疆以没有得金桃为耻辱,气愤中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接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惭愧,也自杀身亡,晏婴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晏婴当然是蓄意的,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考虑到这三人有旷世勇力,但又狂骄桀骜,缺乏自制,属于自我规定性不足的狂士。一旦作恶,无人能加以制约,这才设下借桃杀人的计策,为国家提前除害。这与诸葛亮说刘封刚猛,刘备身后无人能制,所以劝刘备提前将其杀掉是一个道理。
仔细分析,《梁父吟》同事实有太大区别,歌词更粗制滥造。
田开疆等是赳赳武夫,谈不上“文能绝地纪”,他们的才能与治国之道一丝不沾;也没有被谗言诬陷的经历,而是受到国君与相国的特别器重;无人杀他们,他们是自杀;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专制统治者和文化人,都对晏婴给予高度的肯定,并没有异词。齐国人做这首歌的原意已不清楚。在专制社会,为着巩固权力杀人者比比皆是,诸葛亮何以特别激愤这一案?受传统文化熏陶、有识有见的诸葛亮,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会有不同认识,不会“好为《梁父吟》”!要揭示其“好为《梁父吟》”的背后原因,不得不提到其叔父诸葛玄豫章太守的职任。
诸葛玄被杀时,诸葛亮只有十五岁,又身居僻远的南昌,无法窥视高层政治斗争的黑幕,不可能知道叔父的职任属于僭越,更对叔父怀着崇高的敬意。叔父的被杀对他的刺激太大,血案与田开疆等有三点相似之处:一是豫章太守只有一职,在不知就里的诸葛亮眼里,被任命的却是两人,先是叔父诸葛玄,继而又改派朱皓――与二桃三士类似;二是当时的东汉王朝,其实是曹操左右着政权,豫章太守的任命权操纵在曹操手中;分配金桃掌握在晏婴手中――曹操与晏婴类似,晏婴二桃杀三士,曹操挑起两位豫章太守的搏斗厮杀,是杀死叔父的真凶谋主;三是《梁父吟》认为,田开疆三人是“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的人物,在诸葛亮眼中,叔父诸葛玄更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全才――才能堪比。叔父被杀像梦魇一样压在诸葛亮心头挥之不去,激愤中,借《梁父吟》宣泄胸中块垒就成为必然。要没有这一原因,以诸葛亮的才智教养,不会“好为《梁父吟》”的。从这里,人们似乎能看到诸葛亮一生将曹魏视为仇敌的一部分原因。
以上是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仇恨曹操的原因,如你想了解更多三国的信息,敬请关注3xm中文网!
相关文章
- 诸葛亮减寿 诸葛亮为何比曹操短寿?诸葛亮活了多少岁?
-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为什么不愿意投靠曹操?
- 司马懿诸葛亮 魏延造反竟是千古奇冤?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曹操也曾三请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后功败垂成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三国历史上,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差点死于曹操之手?
- 大军师司马懿 曹操与司马懿为什么反目成仇: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 曹操与诸葛亮存微妙交情 并非汉贼不两立
- 诸葛亮评价 诸葛亮究竟为何要弹劾廖立呢?
- 你无法预料 揭秘三国:诸葛亮从未预料到其死后的接班人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