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
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 于是 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
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

于是 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 >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 >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升起的另一名明星级战将。 > > 在同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和儿子王贲为赢政灭掉了除韩国之外的另外五国,可以说是为秦国打下了半壁江山。 > > 王翦因为自己的军功受到 秦始皇的礼待,但是在王翦的军事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他先是遭到赢政的弃而不用,后来终于赢得了秦王的信任,统帅秦军灭掉最后一个障碍。 > > 王翦出生于一个战乱的时代,他的家乡在现在的陕西省境内。古时候叫做关中,在 春秋战国时代,关中因为军事地位很重要,因此成为诸侯争战的战场。 > > 小王翦目睹了诸侯的争雄争霸,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战士的白骨暴野,百姓的生灵涂炭。 > > 看着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大地;残遭屠毒、流离失所的百姓,青少年时代的王翦心里十分难过。 > > 他决心练飞好武艺,熟读兵书,将来报效国家,平定天下。 >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王翦已经长成一位英气逼人的健壮青年。 > > 18岁那年,王翦报名参军入伍。 > > 在战场上,王翦英勇杀敌、智能双全、屡建奇功,所以他的名声在军中逐渐升起。 > > 就在这年,仅仅十八岁的王翦被赢政封为大将军,统帅三军将士。 > > 王翦实现年少时的梦想的机会来了,他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军事强国赵国。 > > 他不负秦王厚爱, 运筹帷幄,屡出奇兵,出兵一年之后连拔赵国九座城池,赵国的军队也被他消灭掉十多万。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城,最后还让赵王做了阶下囚。 > > 第一出战,王翦就以这样辉煌的胜利亮相了。 > > 第二年,燕国的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刺杀秦王,没想到荆轲专业水平不过关,砍了秦王几剑都没把赢政放倒,最后反倒被赢政给刺死了。 > > 结果了荆轲后,赢政气得够呛,手指一指,挥兵灭燕。 > > 王翦作为秦方主将参与了灭燕战争,在秦军的猛烈进攻下,燕军迅速败退,在荆轲唱易水歌的那条易水河西边,燕军队有生力量被秦军一举消灭,燕国的日子不多了。 > > 燕王看到没戏了,仓皇间逃到了辽东半岛,王翦一直追着这群败军之将不放松,终于把燕国国王给活捉了,大胜而归。 > > 从此以后王翦威名大振,听到王翦的名字诸侯各国无不心悸胆寒。 > > 虎父无犬子,王翦的儿子王贲也不是孬种,秦始皇给了他留名的机会,他也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 > > 王贲奉秦王 嬴政之命三下五除二灭掉了魏国。王翦父子从此声誉鹊起。 > > 秦王的心腹大患是六国中实力最强的楚国。 > > 其他五国相继被灭之后,秦王把注意力放到了楚国。但楚国并非燕赵,地处江南,地大物博,兵源丰富,是个强劲的敌手。 > > 王翦本来想大展身手,率领父子兵再建奇功。然而秦王却认为他老而无用,反而任命李信为帅,即日出征讨伐楚国。 > > 于是,李信及蒙恬率领二十万军队就去攻打楚国。 > > 王翦看着秦王对刚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败无疑,本想再谏,又怕弄不好还会引起秦王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就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 > > 秦王以为王翦年老无用,寒喧几句,也不强留。于是,在秦军向南进发的时候,王翦正式踏上回乡的道路。 > > 而此时的秦王,正在长亭内亲自为李信饯行。 > > 李信受宠若惊,对秦王说:“大王放心,楚国不过弹丸之地,臣定会马到成功。大王只消在皇宫静候佳音就是了。” > > 李信看着秦王弃了王翦,对自己如此器重,不由得沾沾自喜。 > > 就这样,公元前225年,李信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 > > 战争进行初期,李信、蒙武还是打得十分顺手,时有捷报传回咸阳。 > > 李信攻打平舆,蒙武攻打寝,均大破楚军。 > > 李信攻下平舆,引兵急进,又很快攻下申城,约蒙武会师城父,一起进攻邾城。 > > 李信……秦始皇看着一张张捷报,想必已经心花怒放了。而远在乡下的王翦,却从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但自己远离朝堂,又能如何? > > 楚王听说秦国攻略本国领土,拜项燕为大将,率兵20万迎敌,楚军水、陆并进。 > > 李信一路耀武扬威,根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项燕看李信年轻气盛,如此狂妄,不觉心中暗喜。他有意诱敌深入,佯装溃退。 > > 李信求功心切,轻敌冒进,长驱直入。 > > 不久,项燕探知李信大军正从申城开来,集中主力在寿春以北、淮河北岸的巨阳一带地区迎敌,令副将屈定在鲁台山一带埋伏七处人马。 > > 李信依仗自己一鼓之气,一路急行,正遇项燕主力,两军展开激战,难解难分。屈定的七处伏兵一起杀出,李信的军队抵敌不住,七个都尉被杀,秦军大败而逃。项燕率领楚军穷追不舍,连追三天三夜,秦军死伤无数,项燕全部收复被李信所夺之地。 > > 李信陷入楚军重围,多亏众将拼死相救,才得逃脱。蒙武闻听李信兵败窜逃,忙退兵回到原赵国境内。秦王闻迅,十分震惊,这才恍然大悟,深悔自己耳目不明,用错了人,寒了老将军的心,这才重新启用了王翦。 > > 秦王虽说请王翦出征,答应他统帅全国六十万人马,但心里到底有些不放心。因为王翦这次统帅了几乎全国的人马,要推翻他秦王还不易如反掌,但又不好明言,只是暗暗派人观察王翦的行动。 > > 王翦也早知道秦王对他不放心,但为了国家,也只能忍辱负重。 > > 兵书云:“上下同欲者胜。”王翦相秦王对我产生狐疑,必然掣肘于我,即使有六十万军队也难以运用自如。 > > 为了解除秦王的疑虑,王翦在行军途中多次向秦王上书,说攻取楚国后要答应给他良田美宅,荣归故里。
很赞哦! (1061)
相关文章
- 一蓑烟雨任平生 紫柏大师的“平生三大负”与憨山大师的“为学有三要”
- 平生 曾国藩平生第一大辱:学台悬牌批其“文理浅”
- 浪淘沙欧阳修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原文及翻译赏析
- 一蓑烟雨任平生 翁宏《春残》原文及翻译赏析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原文_翻译及赏析
- 光阴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原文_翻译及赏析
- 荣辱不惊 卢承庆宠辱不惊 要求子女简办丧事不吹嘘功绩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宿冯翊夜雨赠主人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一蓑烟雨任平生 鵲橋仙(歸舟過六和塔)
- gu m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