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什么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生平简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生平简介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蒲松龄的祖辈是中小地主阶级,后来以较为丰厚的家底用来经商,所谓经商蚀本,在经商的道路上家族渐渐的败落之后,蒲松龄便刻苦读书,希望以后能有一番作为。这是蒲松龄简介中的家庭情况介绍。
蒲松龄雕塑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去参加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一时间声名大噪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却是屡试不第,这使得蒲松龄很是气馁,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屡试不爽而放弃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在逆境中前进。黄天不负有心人,蒲松龄71岁时考成贡生。这是蒲松龄简介中的仕途介绍。
为了维持生计,他同时做了很多份工作,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蒲松龄还在村里给人家做私塾先生教书,以这两项工作来维持生计,常常的饮食就是自炊自啖,小米白粥,佐以菜蔬,这便是一天的伙食。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将近42余年。蒲松龄由于自小的生活环境所致,一生中很少外出旅行,济南算是他居住时间较长的城市,这也是在济南可以找到许多蒲松龄所留下的诗作的原因。清苦的生活并没有阻挡住他的创作的脚步,他的大量的诗作流传至今。这是蒲松龄简介中的他的生活现状的介绍。
蒲松龄科举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
蒲松龄画像
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东地区的学政,并且施闰章还负责出题。山东秀才考试正式开始,施闰章出的第一道题目叫做《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著名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中得来的。虽然清朝的科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体八股文,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住蒲松龄的发挥。蒲松龄早早地就对人情世故有切身体会,再加上自身的观察力和阅读范围的广阔,很快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答案,经历过三试之后都拿到了第一名,这让蒲松龄在当地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人。
蒲松龄科举的道路并未就此终结。在通过秀才考试之后,蒲松龄开始向全国进发参加朝廷主持的举人考试,但是蒲松龄再试时曾经连续参加过4次举人的考试,但是直到72岁高龄之时,蒲松龄仍然没有成功通过考试而仅仅做了一名贡生。然而为什么蒲松龄科举之路的前后差别这么大呢?据说蒲松龄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本身就是剑走偏锋,因为他并没有完全遵照八股文的要求,但是他的敢言和精彩的文章还是吸引了当时的考官施闰章,但是先前这种情况在举人考试中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蒲松龄的作品
蒲松林的作品从诞生以来已经在古今中外流传了几百年,而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所著的聊斋系列了。蒲松龄曾经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中间经历过探访、游历等等最终才写成了这部由一个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书籍《聊斋志异》,而且蒲松龄还这本书进行过多次修改。

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
在《聊斋志异》这部书籍中,蒲松龄主要采用了与唐传奇小说非常类似的文体,他所写的奇闻异事并非是为了追求极尽的恐怖和怪异,蒲松龄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一些鬼魂的故事和传说,而对清朝时候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场上的情形进行讽刺和批判。蒲松龄的作品除了这部最为著名的小说集之外,另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俚曲》以及《聊斋俚曲》等,这些作品主要是蒲松龄在探访、游历和阅读过程中所搜集到的一些关于农业或者医药等的科普读物,写作风格也偏向于通俗。
蒲松龄的作品中比较不同的就是他流传于世间的14首俚曲,这些俚曲包括了《姑妇曲》、《穷汉词》、《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墙头记》等,另外擅长故事创作的蒲松龄还创作了一些戏本,其中就包含了《钟妹庆寿》、《闹馆》、《考词九转货郎儿》等,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作品之外,蒲松龄辛勤写下的还有许多是“科普”方面的作品。也因为这些作品,蒲松龄得到了世代读者的铭记和敬仰。
蒲松龄之妻
蒲松龄之妻是刘氏,刘氏是离蒲家庄二十多里的道口村的一位乡村秀才的女儿。刘氏从年轻的时候就很勤快,善于做家事,是一位贤内助,刘氏的防线织布,搓麻绳的活络比其他的家庭妇女都要拿手,由于操劳过度,还落下了胳膊疼的病根。
蒲松龄画像
刘氏这个人在生活上将蒲松龄的父母,以及蒲松龄照顾的无微不至,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女子。对于丈夫也是言听计从,百般疼爱。蒲松龄之妻刘氏在家庭的维持上很是节俭,与蒲松龄生活的这几十年里总是省吃俭用,把好的总是留给在外教书的蒲松龄。这使蒲松龄很是感动于感激。一直到刘氏去世,蒲松龄很是对她念念不忘,甚是心疼。
蒲松龄之妻刘氏还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妇女,她基本上不认识几个字,兢兢业业的照顾着蒲松龄的起居生活。蒲松龄的很多诗词和著作都是来自于刘氏的本身,对于刘氏来说,在蒲松龄的创作上,两个人几乎是没有任何交流的,因为刘氏没有文化,不认识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两个人彼此间的生活。
蒲松龄在十九岁考试第一获得认可之后,之后的几十年里总是名落孙山,蒲松龄之妻刘氏在蒲松龄五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劝解蒲松龄放弃科举考试,她认为这么多年了都没中举,这就说明蒲松龄没有高官福禄之命,可以看出刘氏是一个非常懂得知足的人。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约8华里,至今还保留着的一个小村落,蒲家庄,为什么世人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会这般的留意,原因就是一部蒲松龄穷其一生所编著的这本《聊斋志异》享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
蒲松龄故居照片
蒲松龄故居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这个村子的得名是因为村子里面有三棵古槐,所以又称蒲家庄为三槐庄。康熙年代中所提到的满井也与蒲松龄故居蒲家庄息息相关。这个村落可有着浓厚的神秘的色彩。
蒲松龄在文学方面的建树是不可磨灭的,蒲松龄逝世后,在1980年建成了蒲松龄纪念馆,蒲家庄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村落,对于蒲松龄故居的修整,设立了比较完成的部门,对于其规模也是进行了扩建,这样精心的扩建和各个部分的完善,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现在的蒲松龄的故居,不再是华丽的纪念馆似的建筑,而是映照蒲松龄早年的生活环境,修整成了是一座恬静的院落。那几颗古槐还是挺拔在门前,作为这个村落的地标。 大门上依旧是悬挂着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的那五个字。显得是那样的庄严肃穆。蒲松龄生前喜欢的花花草草也是盛开了满满的庭院,四周还是普通的民房住所,跟蒲松龄生前没什么两样,多了些许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