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是怎么称呼慈禧的 请问慈禧政变后三审光绪的内容出处是哪里啊?
请问慈禧政变后三审光绪的内容出处是哪里啊?
我在温故戊戌年这本书上面,看到慈禧戊戌政变后三审光绪的记载,
第一审我已经在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录"上找到了,就是光绪说要将康有为拿杀那段。
可是第二次,我完全找不到相关记录,在书中是说取自清廷戊戌朝变录,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还有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可是我就是找不到以下的记载。
滋取"温故戊戌年"书中内容如下:
九月二十二日(政变后第二天),慈禧太后又耽读审讯光绪皇帝。这一次,她似乎要解决的是"家法问题"。她派李莲英把光绪皇帝召至西苑的瀛台。光绪皇帝一到,发现皇后和珍妃、瑾妃都来了。慈禧盯着跪在地上只顾哆嗦的皇帝,叹口气说:
"唉,你是命薄,没幅做皇帝,听人唆使,好像一个傀儡。我也命苦,满望归政以后,好享几年清福,谁知又闹出这等祸事来。现在亲贵重臣又要请我训政。你试想想,我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这副重担如何还要我挑? 你呢,正值壮年,正好励精图治,可为什么王公大臣们没一个像着你?! 就有那么几个汉奸,表面上看似乎在帮助你,其实是要断送我大清的江山。祖宗辛苦经营的江山,难道就由她断送吗?!"
说到这里,太后眼眦莹莹,似乎要坠下泪来。接着说:"看你这个样子,也不配做皇帝!"
回头对皇后说:"我总想着,你是我侄女儿,也好替我劝着皇帝,竭尽孝思。不料,你也是个没用的!"
皇后立刻跪下谢罪。
太后说:"你也没什么大罪。不过你失于监察。从现在起,你监视他的行动,日日向我报告。如果替他掩饰,我先要治你的罪!"
忽然,珍妃跪了下来,说到:"皇上只是一时愚昧,听信匪言,还求圣母宽恕。"
慈禧一听,勃然大怒:"都是你这狐媚子蛊惑皇上。我正要治你的罪,还敢多嘴!"
立刻命令将珍妃罚禁"三所"(宫眷有罪的罚禁处),从此不许进宫。
然后,慈禧便离开了瀛台,这瀛台在西苑湖中,四面环水,只有一桥通路。太后走上桥时,对李莲英说:"今后,皇上就住在这里。你选几个妥当的太监,服侍皇上。皇上以前所用太监,细细审问,有罪的处死,没罪的逐出宫外。"
所未史载光绪皇帝被囚瀛台,始于此时。
不但找不到第二次,还有第三次的公开审问,据温故戊戌年记载,是有以下内容的:"皇帝四岁抱进宫,身子不好,是我一手抚养,白天睡在我床上,晚上由嫫嫫代,睡在我外屋,一夜要起来几回看他。后略...."
但我在清廷戊戌朝变录上,也只找到了如下的记载
"八月初八日,皇上率百官恭贺训政
太后旨,命皇上拜于堦下,礼成,复于便殿召群臣质讯皇上,将所抄皇上书房中及康有为寓中奏章说帖等件,逐条审讯,以诸臣质之,内有杨锐林旭述上意催康迅速出京之函,太后大怒,问皇上,上不敢认,推杨锐之意,时太后已接北洋袁世凯出首密告之事,追问皇上何意,上只得推康谭,否则立受廷杖矣,当即饬下步军统领捕拿张荫桓徐致靖及新进诸人,禁皇上于瀛台,将近御各太监看押,另派太监二十名随侍皇上,实监禁之,二十名太监皆太后心腹也"
怎么跟温故戊戌年书中说的不一样呢!!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慈禧审问光绪的内容是从哪里出来的啊!
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讯问内容,在戊戌朝变记里只有很简单几个字,

你看到的内容,主要是取自慈禧传信录的第十二章。不过传信录记载的也很简单:
"..向帝詈曰:汝以旁支,吾特授以大统。自四岁入宫调护教诲,耗尽心力尔,始得成昏亲政,试问何负尔?尔竟欲囚我颐和园,尔真禽兽不若矣。"
这应该就是张建伟所谓第二次及第三次讯问内容的来源。但其他传信录里也没写到的事,就很明显是作者张建伟自己掰的。而且,传信录里只记载了这一则"传闻",并没有写是发生在何日,所以也很难说这是不是就是第二次或第三次讯光绪的真正内容。《温故戊戌年》这种书看看就好,别太认真看待。
第一次提供的意见,是转述苏继祖戊戌朝变记的大概,
和张建伟书中说的,只有对照的作用,没有证实的作用,
想说应该没什么帮助,所以就删了。
张建伟本来就不是写历史的,他写的是报导文学,
所以不必期待他的作品是完全符合史实。
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讯问内容,在戊戌朝变记里只有很简单几个字,
你看到的内容,主要是取自慈禧传信录的第十二章。不过传信录记载的也很简单:
"..向帝詈曰:汝以旁支,吾特授以大统。自四岁入宫调护教诲,耗尽心力尔,始得成昏亲政,试问何负尔?尔竟欲囚我颐和园,尔真禽兽不若矣。"
这应该就是张建伟所谓第二次及第三次讯问内容的来源。但其他传信录里也没写到的事,就很明显是作者张建伟自己掰的。而且,传信录里只记载了这一则"传闻",并没有写是发生在何日,所以也很难说这是不是就是第二次或第三次讯光绪的真正内容。《温故戊戌年》这种书看看就好,别太认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