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蛇长期不吃东西不会饿死

火烧 2016-11-13 02:35:16 十万个为什么 1109
要是让动物王国中的居民们举行一场耐饿比赛,最有资格戴上“耐饿冠军”桂冠的,恐怕应该是蛇类。曾有一条蟒蛇,据说饿了整整两年零九个月才死去。 或许有人认为这个蛇族的“巨人”不足以充任代表,那就让我们举一种颇为常见的蝮蛇为例子。蝮蛇几乎遍布整个中国,通常长仅60

要是让动物王国中的居民们举行一场耐饿比赛,最有资格戴上“耐饿冠军”桂冠的,恐怕应该是蛇类。曾有一条蟒蛇,据说饿了整整两年零九个月才死去。

或许有人认为这个蛇族的“巨人”不足以充任代表,那就让我们举一种颇为常见的蝮蛇为例子。蝮蛇几乎遍布整个中国,通常长仅60〜70厘米,颜色灰扑扑的,盘着时煞象一堆狗屎。生物学家伍律教授把旅顺港附近蛇岛上的蝮蛇采回来作了多年的研究,以大量的科研数据来证明蛇类惊人的耐饿能力:

既不给食又不喂水的蝮蛇,平均能活78.2天,活得长的达107天,活得短的也有34天。如果让它们喝些水,其耐饿本领甚至提高一倍左右,平均活了148.4天,其中耐饿本领最强的活了392天,就是最不耐饿的也活了80天。

蛇类为什么具有如此高强的耐饿本领呢?关键之点在于它们具有一套特殊的“节能术”。

包括蛇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通过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获取能量,用于维持各种生命活动。能量蕴藏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子内部的化学键中,随着化学键的断裂而释放出来。

对于能量的积聚和消耗,蛇类充分体现了“开源节流”的特点。在平时,它们对食物虽有偏爱,但也因地因时制宜,广辟食源,并高效率地吸收其营养成份储藏于体内的能量物资库中,而动用时又以最为经济节约的方式进行。

就蛇类食谱看,大多是些小动物。在野外,它们总是“就地取材”,一般是对鼠、蛙最为喜爱。可是,五步蛇对蜥蜴、鸟类也会大吃狂吞,有的蝮蛇还会捕食昆虫。眼镜蛇还吃鱼、鸟蛋,甚至爱吃蛇,连那些腐烂发臭的动物尸体也不放过。

蛇类胃口极大,常见的蛇一口气能连续吞吃四、五只小白鼠、麻雀。蝮蛇可吞下比自己头部大10倍的鸟。进肚的食物,只消5天左右,排出的粪便中除仅余一点锝毛和鸟羽之类,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食物消化后,它们的体重就显著増加。例如,蝮蛇吃300克食物的话,体重可平均増加100克,最高的体重增加达到食物重量的72.7%。每交秋令,蛇类就忙着觅食,扩充体内的能量物资库存,以备冬眠“不食不动”时的需要了。要是解剖一下冬眠前的蛇,它们总是体肥肌胖,尤其是脂肪更是大量积储起来。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摸到鸟类如鸡、鸽,哺乳动物如猫、狗,以及我们人类身上,都是热呼呼的。可是,摸到蛇的身上,却感到冷冰冰。前者叫“恒温动物”,后者叫“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要保持体温的恒定,就得用掉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用掉以后就得补充。象鸟类,它们每天得吃下和自己佯重相等的食物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然而,蛇类却可省去这笔能量“开销”。它们一年四季的体温当然不一样,就是同一天中也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有极大的变动。因此,它们对体内能量物资的动用,远比恒温动物为少。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量物资的话,蛇只耍1份就行了。冬眠时消耗得更是微乎其微,历经长达5个多月冬眠期后,其体重仅减轻2%左右。到了开春后它还颇有不少“剩余物资”,足以和新补充的物资相衔接。

动物中,除蛇以外,乌龟的节能术也挺为高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