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很有腔调是什么意思 庞统的求职思路:凭一副傲慢的腔调打天下,不用推荐信
庞统的求职思路:凭一副傲慢的腔调打天下,不用推荐信 东汉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的春天,在荆州治下耒阳县的县衙里,三将军张翼德正在大发雷霆,大嗓门震得整个县衙的厅堂都嗡嗡的,吓得周围 的人一
庞统的求职思路:凭一副傲慢的腔调打天下,不用推荐信

东汉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的春天,在荆州治下耒阳县的县衙里,三将军张翼德正在大发雷霆,大嗓门震得整个县衙的厅堂都嗡嗡的,吓得周围 的人一声都不敢吭。张飞对面是一个醉汉,只见此人衣衫不整,歪带着帽子,腰上的带子也没系,一张黑脸,方下巴短胡子,浓黑的眉毛小眼睛,鼻孔有点翻,满嘴 的酒气,站在那里左摇右晃,样子十分滑稽。虽然张飞发这么大火,但是此人毫不在乎,眯缝着眼睛,嘴角似笑非笑,把张飞给气得满脸通红,直喘粗气!> > 在张飞的职业生涯当中,从来都是他喝醉酒藐视别人,没想到今天居然也遇到了一个胆敢喝醉酒藐视他张三爷的人。要不是旁边的孙乾先生使劲拉着,张飞今天非上去揍这家伙一顿不可。> >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敢在张飞面前如此放肆呢?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庞士元。我们知道,时期“伏龙凤雏”齐名,伏龙说的是,凤雏说的就是这位庞统。> > 那么庞统为什么把张飞气成这个样子呢?根据《三国志》记载,此时的庞统身份是耒阳县的县令,地方上的父母官。三国时期的耒阳属于零陵郡管辖,公元208 年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兼并了零陵郡,耒阳成了刘备管辖下的一个县。这一年的春天,张飞来到了耒阳,他的身份是四方巡查使,刘备授权他专门负责考察基层 干部的工作。> > 按照今天我们的理解,上级检查团来了,你一个地方官还不得整顿市容,列队等候,搞个隆重的欢迎仪式,然后款待上级领导尝 尝地方美食,然后再来一个严谨周密的工作汇报。可你看看这位庞统庞县长,非但这些基本动作一个都没有,而且还胆大包天地吃酒带醉,戏弄张飞,藐视检查组, 这还了得!那庞统为什么对上级检查组胆敢如此傲慢无礼呢?> > 原因很简单,庞统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本来庞统豪情万丈来投奔刘 备,指望也像诸葛亮那样,大展宏图。没想到刘备,给他一个百里小县。庞统想的是,连见自己都恭敬有加,因为自己看不上曹操这样的奸 雄,所以才来投奔刘备,没想到素以爱才著称的刘备,对自己的态度如此的冷淡,还不如奸相曹操呢!> > 那么我们禁不住要分析一个问题了,刘备为什么会看庞统不顺眼呢?> >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庞统不光有一个让人讨厌的长相,而且还有一副让人讨厌的臭脾气。性命性命,性格就是命运。这句话在庞统身上体现得简直是淋漓尽致。> > 单从一个简单事情上,我们就能看出庞统的问题。在三国人物里边,这些高人求职找工作,同时见过曹操、、刘备三个CEO的,恐怕也只有庞统一个人了。 而且,这三个CEO虽然性格不同、为人处世方式迥异,但是他们比较一致的是对庞统的印象都不怎么好。如果说一次倒霉是偶然,两次倒霉是偶然,次次都倒霉, 那就一定有倒霉的必然。这个必然体现在庞统身上,就是他的性格傲慢无礼,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 > 我们前边谈到,人家诸葛亮的求职策略是高调出场,低调见面,让别人说自己好,自己谦虚。这样做既有面子又有情分,多好啊!庞统先生正好相反,他属于低调出场,高调见面,死乞白赖要和人家见面,一见面又傲慢无礼,专说刺耳的话。《三国演义》中有孙权见庞统的一段描写。> >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 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 > 所以庞统是典型的那种有才华但是不讨人喜欢的人,给领导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现代心理学研究,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当中,见面头三分钟形成的第一印象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这个第一印象不好,那恐怕是没有机会改善的。> > 《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刘备对庞统本来印象就不好,再看到他喝酒误事不好好干工作,禁不住大怒,干脆把庞统的职务给免了。> >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说刘备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还没点毛病?单凭一个简单的印象,就把这么大一个才子给冷落了,这说明刘备用人的方法有点问题。> > 选人,不能光看顺眼不顺眼,尤其是重要岗位的关键人才,一定要全面考察仔细斟酌。如果说刘备一直按照顺眼不顺眼这个套路去选人的话,事业恐怕就要出现危 机了。所以关键时刻还得看诸葛亮。庞统的问题出现以后,孔明先生帮刘备出了几个点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达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效果。> > 像庞统这种人可不是少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属于这个类型,三国里刘备后来遇到的法正、张松等人,也属于这个类型。这种人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看着不顺眼,性格有问题,但是确实有才华。那么这种人才到底该怎么管呢?诸葛亮有三条特别成功的策略值得我们学习。> > 放水养鱼>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同时记载了庞统被贬这一事件,刘备以庞统在县不治为由把庞统耒阳县令的职务给免了。> > 得到这个消息以后,东吴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鲁肃写信的时候,周瑜已经去世了,鲁肃刚刚接替周瑜,成为坐镇一方的军事主将。这时候的鲁肃,说话要比当初有分量多了。> > 各位记得,当年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先后有司马徽、黄承彦、徐庶等人出面称赞诸葛亮,他的才华才最终得到了认可。这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 而庞统就没有借助这方面的力量,庞统来见刘备的时候,本来怀揣着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但是却不肯拿出来给刘备看。庞统的求职思路是——我也不靠专家推 荐,我也不低姿态,我也不展示才华,我就凭一副傲慢的腔调打天下。大家想想,你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你长得这么丑还出来恶心人,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要是遇 到这样一个找工作的人,你愿意要吗?肯定不要啊。> > 这件事情也告诫我们,要想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专家或权威的推荐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即使有专家推荐也要注意保持低调,绝不能太傲慢。> > 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经过鲁肃这一说,刘备的态度有点改变了。紧接着,诸葛亮下基层回来了,见了刘备,诸葛亮先问:“庞军师最近很好吧?”> > 大家注意诸葛亮的用词很有意思,人家可没说庞县令,人家说的是庞军师。从这一点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刘备把庞统打发到偏远地区当县令这件事情。> > 这句话反映出诸葛亮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庞统这么傲慢,不但不拿推荐信出来,而且还会得罪领导。二是没想到刘备凭第一印象就把庞统给贬到耒阳去了。> > 那么,诸葛亮对这件事情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 > 大家看看,诸葛亮也在强调庞统是万里之才,但是他做不了百里之事。孔明这个意见和鲁肃是一致的。关于万里之才做不了百里之事这个人才理念,我们这里想多讲几句。> > 大家都知道东汉年间的一个典故——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的院内又脏又乱,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这个典故引出了一个著名的人才话题:扫一屋和扫天下的关系。我们认为,人才有三类,第一类是既能扫一屋又能扫天下,大事小事都做得很好。我们把这个类型 的人才称为通才。比如诸葛亮就是这个类型的人才,军事、外交、民政都搞得很好。你安排他做什么工作都能取得显著成绩。这样的人很棒但是也很难得,属于凤毛 麟角。> > 第二类就是只能扫天下,不能扫一屋的人才,我们称之为专才。这类人的技能有明显的局限性,只能干好一个方面的工作,干大的就干 不成小的,干这件却干不成那件。管理这种人才,有一个关键的要点,这个要点是什么呢?就是一定不要凭他过去干得好还是不好,就给他下定论一棍子打死!因为 这种人最需要的是合理安排,倘若安排到不合适的岗位,他可能会很平庸,但是绝不能因为他很平庸,就把他给淘汰了开除了。评价这类人才一定要先看安排,再评 价业绩。安排不对不出成绩,安排对了大放光彩。庞统就属于这种人才。所以诸葛亮和鲁肃都建议刘备,不要因为庞统没有做好一个县的事情,就断定他没有才华, 其实不是人家没有才华,是你安排得不对。> >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领导往往因为一个人过去有一个岗位或一项工作没干 好,就断言这个人没本事,不能用。就这样给定性了,岂不可惜!要知道,痰盂再好不能盛米饭,瓦壶再破可以沏龙井。一件东西一个用场,一个人一个舞台。有用 没有用,其实完全看如何安排。所以,通才好用,专才难用。> > 第三类人才是只能扫一屋,不能扫天下的人才,我们称为平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小事情会做得很好,你让他擦桌子扫地搞卫生,他能做得特别棒,但是让他独当一面挑大梁,可能就会出大问题。这类人只能给荣誉,当劳模,不能给权力,挑重担,因为他不具备做大事的能力。> > 刘备在孔明的劝说下,恍然大悟,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请庞统到荆州。史书上用了六个字描述刘备和庞统见面的情景,叫做“与善谭,大器之”。随后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 > 说到这里,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像庞统这类专才型的人才应该怎样使用呢?技巧就是放水养鱼。小池塘养小鱼,大池塘养大鱼,给人才一片水洼,他只能是吐泡泡的泥鳅,给他一片海洋,他就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蛟龙。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给别人准备天空和海洋的胸怀和气魄!> > 管理智慧箴言> > 给人才一片水洼,他只能是吐泡泡的泥鳅,给他一片海洋,他就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蛟龙。> > 庞统成为军师以后,终于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他给刘备出的第一个主意就是取西川。在取西川问题上,孔明的态度也很明确——支持!
很赞哦!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