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什么会洄游
菜市场上,一般总是在某一个季节供应某一些鱼,如小黄鱼和名贵的鲥[shí]鱼供应最多的是4〜5月份;而带鱼不仅在冬季11〜12月大量出现,近几年在7〜8月份也大量供应。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千百年来渔民们从辛勤的捕鱼过程中发现,每年的一定季节内,某些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涌向预定的水域,这样,渔民就及时在那里围捕,必然获得丰收。因此,这个时候菜市场上这种鱼也就特别多。
![]() |
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研究,认为水里的鱼与陆上的候鸟相似,因季节的不同而作一定方向的迁徙,这就是洄游。
鱼类的洄游有好几种:
1.有銮鱼因繁殖产卵筒生理要求,每年定期从深海、外海游向浅海、沿岸或江河产卵,这种洄游叫生殖洄游。如前面提到的小黄鱼敦是在春季游向浅海产卵;又如鲥鱼、凤尾鱼等,则由外海进入江河产卵。奇特的要算江河中的饅鲡每年到产卵期竟成群游向海中,经长距离洄游,直至深海产卵。
2.为了追逐食物而进行的洒游,叫索饵洄游。很多鱼索饵洄游的游程很远,例如鳕鱼往往会游往2000公里以外。
3.有些鱼随着自己喜爱的水温和海流进行洄游,称作季节洄游。如东海、黄海的带鱼就是随水温的变化,春季北上,冬季南下。
4.有些鱼还经常夜里游动于水的上层,白天栖息在海底,这种上下间的移动,叫做垂直洄游。
所以会使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并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主要的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外界环境的影响:最显著的是水流、水温、盐度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促使鱼的泗游。因为有些鱼喜欢顺流游行,有些鱼喜欢逆流移动,当水流出现细微的变化,鱼就能通过侧线感觉到,即离开原来的水域;而海流的流动每年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鱼也随海流作有规律的洄游。温度对鱼的关系更密切,各种鱼都有它自己的适温范围,有的喜暖些,有的喜冷些,而季节的变化,在寒冬季节沿岸海区的水温总是降低,食物量也减少,再留在沿海显然对鱼不利,这就迫使鱼类游向外海水温较髙的海区越冬。如绯鱼即使水温只有0.2℃的差别都能感受出来,带鱼则常随15〜17℃的水温游动。海水含盐量的改变,通过鱼鳃引起鱼体内盐分的减少或增加,鱼的血压、血液成份和性质也发生变化,也会使鱼的神经系统兴奋而产生洄游反应。如小黄鱼进入渤海产卵时,盐度总在2.5%〜2.8%之间。
![]() |
另外,光线的强弱又是引起鱼类垂直洄游和定向移动的因素。
2.生理上的要求:鱼类性成熟后,每年到生殖期,由于体内的性刺激作用,再加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沿岸浅水水温的升髙、盐度的降低等,都吸引鱼类向沿岸游去,产生产卵洄游,如小黄鱼、大黄鱼、带鱼、海鳗等都有类似现象。
鱼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必然寻找饵料丰富的海区,进行索饵洄游。鱼特别在产卵后更要求大量摄食,以恢复体力,就不得不作较长距离的游动,追索饵料群体。
3.历史遗传的原因:鱼类在外界刺激下所出现的洄游现象,是通过许多世纪一代一代遗传继承下来,并存在于鱼的神经系统内,成为鱼的本能。有些鱼的洄游,在幼鱼期即开始与成鱼同时洄游,熟悉洄游路线。有些鱼,如大马哈鱼、银鱼等,一生只作一次洄游,当产卵期向一定水域作产卵洄游,产卵后就死亡,而下一次的洄游是由下一代继续进行,这更说明了遗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