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何看到病毒
病毒的直径通常在20~300纳米,而可见光波长则在400~700纳米。病毒的直径比波长最短的紫光还要短。因此,我们肉眼看不到病毒,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无法看到病毒。正是由于这个限制,虽然科学家们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掌握分离提纯甚至培养病毒的技术,但是他们始终
病毒的直径通常在20~300纳米,而可见光波长则在400~700纳米。病毒的直径比波长最短的紫光还要短。因此,我们肉眼看不到病毒,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无法看到病毒。正是由于这个限制,虽然科学家们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掌握分离提纯甚至培养病毒的技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发现病毒的存在。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项特殊发明才使局面发生彻底改变。
![]() |
电子显微镜 |
这个伟大的发明就是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通过可见光“击打”标本来显示影像,其分辨率受到可见光波长的限制,因此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是200纳米,这对于观察极其微小的病毒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电子显微镜则是用高速电子来“击打”标本,再利用特殊的接收器来显示和观察影像。其分辨率可以达到0.2纳米,用于观察病毒绰绰有余。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世界是一个黑白的世界。绝大多数病毒的尺寸都比可见光波长要短,因此它们无法反射可见光。电子显微镜固然可以将它们显示出来,却也不是它们真正的颜色,而只是用黑白色勾勒出的轮廓而已。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的肉眼是不可能看到病毒的,但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我们可以用间接的方法观察病毒的轮廓。虽然只是黑白色勾勒的轮廓,却已经让科学家们心满意足地用于发现和研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了。
很赞哦! (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