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毕加索对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
毕加索对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
他对艺术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立体主义方面)是十分大的,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
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
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下面是几个例子。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作,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它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
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
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
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
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
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
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
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在分析立体主义的作品中,物象被缩减到其基本原素,即被分解为许多的小块面。
毕加索以这些块面为构成要素,在画中组建了物象与空间的新秩序。
他通过并置和连接那些笔触短促而奔放的块面,获得一种明晰剔透的画面结构,反映了某种严格而理性的作画程序。

而如今,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上,他所采取的恰是正好相反的程序。
他不再以现实物象为起点,将物象朝着基本原素去分解,而是以基本原素为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
这就是说,他在表现出瓶子、杯子及提琴之前,就已经把一个抽象的画面结构,组织和安排妥当了。
通过对涂绘及笔触的舍弃,他甚至获得一种更为客观的真实。
他采用报纸、墙纸、木纹纸,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
这些块面,一方面显示着画以外的那个世界,另一方面则以其有机的组合而显示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性和独立性。
难怪他的画商及好友卡恩维勒会如此地评价他:“即使没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在这幅拼贴的画上,左边的一块报纸表示一只瓶子,那块印有木纹的纸,则代表着一把提琴。
而几根用木炭笔勾画的坚挺的线条,则使这种转换得以实现,并且将那些不相干的拼贴材料,纳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可谓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马德里索菲亚王妃艺术馆(Reina Sofía Art Museums)馆藏。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
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
这幅画是描写纳粹德国在轰炸了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这个地方的场景,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恨。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画的右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的左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
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这就体现了他的反法西斯和爱和平,这也在后来的《和平鸽》中体现出来了。
一些参考百科因为打字打不过来,于是只好在其基础上加以完善,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