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真有火星人,他们会长什么样#
1900年2月7日,巴黎曾发布公告设立古兹曼奖,奖励与地外生命取得联系的第一个人,奖金高达10万法郎。但是,该奖项有关条款却特意将寻找火星人排除在外,因为当时的人们认定火星上有生灵,找到火星人似乎太容易了,是迟早的事儿。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设想火星人的呢?假如真有火星人,在火星的环境下,他们会长什么样?和人类相似,还是三头六臂?
《火星公主》:多种族的火星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洛厄尔的“学说”和科幻小说《两个世界的战争》等的推波助澜,有关“火星人”的话题急剧升温。在这一时期里,火星及火星人也成了科幻小说的热门题材,作家笔下的火星人多姿多彩、千奇百怪。
在诸多有关火星人的科幻作品中,美国作家埃德加•赖斯•伯勒斯塑造的火星人给人印象尤深:他们头颅巨大,颈部颀长,躯干瘦小,有着四臂两肢,而且竟然是卵生。
伯勒斯有关火星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在火星的月亮下》发表于1912年(1917年再版时改名为《火星公主》)。这部小说将科学、冒险、斗争和爱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极富新奇性和吸引力,让当时的读者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伯勒斯笔下的火星公主善解人意、美丽动人。他所见识的火星部族,有满嘴獠牙和四条胳臂、眼睛长在一对触须之上的绿人族,有以打家劫舍为生的黑人族,有以狩猎为生的黄人族,有相对文明一点儿的红人族,还有无头族、吃人族等。他们在火星那片生存环境恶劣的土地上互不相让、战事不断。
![]() |
美国科幻画家米切尔•威兰为伯勒斯火星系列小说所作的插画之一:火星怪物
《火星漫游》:非碳生命体
1934年,一个默默无闻的美国作家发表了一篇名为《火星漫游》的短篇小说,很快就赢得了广泛赞誉。他的名字叫斯坦利•温鲍姆。如今,《火星漫游》已被公认为外星人科幻作品中的经典,因为它以娴熟巧妙的情节处理和幽默风趣的人物对白,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属“友好可爱型”的火星人形象,给人以新奇感。须知,早期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大多是些爬虫类:要么张牙舞爪,对地球人大开杀戒;要么能力非凡,聪明得让人难以置信。
而且,温鲍姆笔下的这些火星生物生活在一个合乎自身逻辑的生态环境之中,有自己独特的形体、思维方式和文化,读来令人信服。如一直和来自地球的“我”并肩战斗、长得像鸵鸟一样的火星生物特威尔,对地球人十分友善,而且诚实、仗义、个性鲜明,也有几分谐趣。
《火星漫游》给人以新奇感并为人所称道的另一个方面,是对非碳(元素)生命体的想象和描述。
小说中提到,当贾维斯与特威尔走在沙漠中时,看到了一排排体积不大的小金字塔,一眼望不到尽头,那是金字塔怪兽的排泄物。这种怪兽由硅构成,以另外一套不同的化学反应为生,属硅元素生命(不同于我们这样的碳元素生命)。其排泄物是二氧化硅,即硅石。它们又聋又瞎,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不必呼吸,并且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由外壳包裹着的孢子是一种气体,当外壳破碎时,气体与硅相遇发生化学反应,就孕育出新的一代。
《猫城记》:现实的影射
100多年来,火星在科幻领域里一直是人们所钟爱的一个星球:从科幻小说到科幻电影,作家和编剧常常涉足火星那片神秘的红色土地。这当中就有中国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
在老舍众多的作品中,《猫城记》是唯一一部采用科幻小说形式创作的长篇。它以游记的形式,讲述了“我”在火星上的“文明古国”——猫国里的所见所闻。开篇写的是“我”和“我”的朋友从地球出发,开了半个多月的飞机,在进入火星气圈时出现了险情。飞机摔坏了,朋友不幸遇难,“我”也受了伤。“我”最初看到的是一个“灰色的国”。那片平原上没有田地。地上有草,都擦着地皮长着,叶子很大,可是没有竖立的梗子……一派惨淡阴郁的气象。
猫国里的猫人很是怪异。他们不穿衣服,腰很长,很细,手脚都很短。手指、脚趾也都很短;脖子不短,头能弯到背上去;脸很大,两个极圆极圆的眼睛长得很低,留出很宽的一个脑门;鼻子和嘴连到一块,可没有猫那样俊秀,似乎像猪;耳朵在脑瓢上,很小;身上都是细毛,很光润,近看是灰色的,远看有点绿,像灰羽毛纱的闪光;身躯是圆的,大概很便于横滚;胸前有四对小乳,八个小黑点。
在《猫城记》问世的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火星上是有人烟的。结合当时的中国政局来看(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大举进犯东三省,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猫城记》的讽喻和寓意是非常明显的。那个历史悠久、“非常怕外国人”的猫国,影射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而“多数都比猫人还矮些”、极其残忍的“矮子兵”,则是影射日本侵略者。
影视剧中的火星人
不少科幻作家已在他们的作品中写到,不管火星是多么荒凉,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定会成为地球的殖民地。而随着登月与太空漫游由可行逐渐变为现实,有关火星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越来越多。
在西方很有影响的电视剧《火星叔叔马丁》从1963年播放到1966年,并在20世纪80年代走进了中国观众的视野。这个马丁叔叔有点邪门,他的头后有可以伸缩的天线,能把自己隐身,能看透别人的心思,能遥控移物。他长得和人类一样,并且说英语,还热衷于为地球人做红娘,喜欢吃冰淇淋。马丁叔叔来到地球后闹出了许多笑话,但这个善良的外星人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与可爱的马丁叔叔不同,美国1996年摄制的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的火星人则面目狰狞、凶狠残暴。那些乘飞碟来到地球的火星人长着骷髅头,身材矮小,脑袋硕大,模样丑陋,而且只会发出令人费解的“嘎嘎”声。当总统命令人们列队欢迎火星人时,这些“和平使者”立刻以杀伤力极强的激光武器大开杀戒。他们还搞绑架、恶作剧,会摇身一变成为靓女,还会在被审问时流下虚伪的泪水,地球上最厉害的武器也无法摧毁他们。但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播放的高频音乐,竟出人意料地令侵略者脑袋迸裂、瘫倒在地……该片实际上是一部借火星人的力量来批判美国人“伪善”的科幻讽刺剧。
阿西莫夫的推测
美国科幻和科普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对火星人的模样曾作过如下大胆的推测:
在弱重力场中生活的火星人,行动比较迟缓,反应也比较迟钝,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他们很可能生活在地下。为适应黑暗的地下环境,火星人长有两只大眼睛。它们对红外线很敏感,能在黑暗中“看见”对方身体发出的热辐射。
火星上大部分地方是沙漠。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火星人的脚掌又宽又平,呈三角形,其上3个脚趾分开呈120度,中间有蹼连接,这样就使得火星人在疏松的沙地上行走时不会陷入沙丘中。
火星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很大。因此火星人的皮肤有很好的隔热能力,能适应昼夜温差很大的温度。它可能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粗糙不透水,内层柔软、透气,布满血管。两层之间有一个空气隔层,可以充气和放气,以便保存和散发体内热量。
火星人不用呼吸,也没有鼻子,他所需要的氧气从饮食中获取,他生活的能量则直接从阳光中获得——在火星人的背脊上长有一种斗篷状组织,平时可折叠起来贴紧在身上,张开晒太阳的时候就像是一对薄薄的膜状翅膀。因此,在地球人看来,火星人与神话里的小天使——安琪儿的模样十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