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3K宇宙背景辐射”
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年轻的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调试他们那巨大的形天线时,出乎意料地接收到一种无线电干扰噪声。在天空中的任何方向上都能接收到这种噪声,各个方向上信号的强度都一样,而且历时数月而无变化。
难道是仪器本身有毛病吗?或者是栖息在天线上的鸽子引起的?他们把天线拆开重新组装,依然接收到那种无法解释的噪声。
这种噪声的波长在微波波段,对应于有效温度为3.5K的黑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他们分析后认为,这种噪声肯定不是来自人造卫星,也不可能来自太阳、银河系或某个河外星系射电源,因为在转动天线时,噪声强度始终不变。
后来,经过进一步测量和计算,得出辐射温度是2.7K,一般称之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发现,使许多从事大爆炸宇宙论研究的科学家们获得极大的鼓舞。他们认为,150亿~20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我们的宇宙从最初的高温状态膨胀到现在,已经很冷了,根据计算,大爆炸后的残余辐射量很小,相应的温度大约是6K。而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等人的观测结果竟与理论预言的温度如此接近,正是对大爆炸宇宙论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这是继1929年哈勃发现星系谱线红移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天文发现。
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为观测宇宙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也为各种宇宙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观测约束,它因此被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科学院在颁奖决定中指出: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获得很久以前宇宙创生时期所发生的宇宙过程的信息。
关键词:宇宙背景辐射 大爆炸宇宙论
- 上一篇
为什么说宇宙可能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古今中外都有人关心这个问题。这方面有许多神话传说,也有人提出了不少科学假说。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曾提出过一种新的观点,他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好像是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简单地说,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 下一篇
为什么天文台的观测室大多是圆顶结构!
一般房屋的屋顶,不是平的就是斜坡形的,唯独天文台的屋顶与众不同,远远看去,银白色的圆形屋顶好像一个大馒头,在阳光照耀之下,闪闪发光。 为什么天文台要造成圆顶结构呢?难道是为了好看吗?不,天文台的圆顶完全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它特殊的用途。 我们看到的这些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