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个厚厚的“盔甲”,这就是厚达3000千米的大气层(但稠密的大气层仅有几十千米),由于它的保护,人类才避免了宇宙空间飞来的流星体、一些有害的射线和粒子的危害,它还能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因此,这个大气层是十分有用的。
但是,也正是这个大气层给我们增添了不少麻烦,使我们对宇宙空间各种现象的了解受到许多限制。例如,在天文学研究方面,大气的扰动会引起星光的闪烁,使得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的星像模糊不清,也影响了望远镜的放大倍率的增加(一般放大倍率不能超过1000倍),许多遥远、暗弱的天体也就无法观测到;大气的折光及色散等作用,会歪曲天体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大气层还会吸收大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使得人们无法在地面上对其进行研究;一定波段的无线电波不能穿透大气层,使得地面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范围受到了限制;而气候的变化,如下雨、阴天等,也使地面的光学天文台无法进行观测;等等。所以,天文工作者早就渴望着把天文望远镜搬到人造卫星上,在大气层外建造天文台,从而可以看到更多天体的真实面目。在那里,星星不再会调皮地闪烁了,太阳光也不再会发生散射现象,观测起来十分方便,随时都可以观测太阳的日冕、日珥等现象。
还有,在失重状态的人造航天器上,根本用不着担心重量引起望远镜本身的变形,无论光学望远镜或射电望远镜都可以造得很大,放大倍率也可以不断地增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射了一系列天文卫星、行星探测器和行星际空间探测器,从而揭开了人类进入空间天文研究的新时代,为天文研究打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使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前进一步。
![]() |
关键词:大气层 空间天文学 天文卫星
- 上一篇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射电望远镜性能的提高,在天体物理学这门最引人入胜的学科里,接连传出了几项重大发现,这就是:类星体、脉冲星、宇宙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 1960年发现了第一个类星体,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光谱线的红移特别大,这表示它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
- 下一篇
为什么要研究星际分子V5!
天文学家通常把恒星际空间中的气体、尘埃等各种物质统称为星际物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光学望远镜意外地在星际气体云中发现了几种双原子分子。由于光学望远镜对这类发现的观测能力有限,在以后的30年中,对星际分子的观测研究基本停滞。射电天文学的发展,终于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