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有三个石匠 七、石匠丧事的背后
七、石匠丧事的背后 清《大清会典》有规定九卿会丧只有在帝后驾崩方才得使用所谓九卿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这些人大都掌握重要权力 并是朝廷的顶梁柱。由此可知他们的身
七、石匠丧事的背后

清《大清会典》有规定九卿会丧只有在帝后驾崩方才得使用所谓九卿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这些人大都掌握重要权力 并是朝廷的顶梁柱。由此可知他们的身份是何等的特殊。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会丧”才显示出故人的身份之高。但在五年,“九卿会丧”在没有帝、后 驾崩的情况下居然出现了一次。那么还有谁要比帝、后的身份特殊呢?> > 1.一个石匠引发的风波> > 原来,在乾隆5年秋,京城里只是死了一个叫俞君弼的石匠。此人在生前的风光程度不知有多高,但在死后,他的丧礼却风光得不得了,轰动了整个京城。> > 门前车水马龙,达官贵人都穿戴整齐,面露哀容,接踵而至。内阁学士许王猷亲自主丧詹事府詹事陈浩四处照应大学士徐本、赵国麟亲临吊祭甚至连当时的三朝元老、大学士张廷玉也派人送去“丧礼”。一时间九卿会丧轰动京城。> > 清朝礼仪是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之森严让人无法想象特别是在丧礼上更是具体而微如果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这种隆重的九卿会丧只有帝后驾崩时才得使用而 这个俞君弼并非帝后为什么竟有这么多朝臣不惧礼法前来奔丧呢经事后查知俞君弼生前是工部属下一个石匠在清朝此等人出身卑微大字不识一个只是靠了一手绝活在 朝廷里混饭吃但这却只是表面这个俞石匠在兴办各种皇室工程时或明或暗地分得了不少余润而这余润就> > 已经是一笔可观的财产了。因为没有亲生儿子,俞石匠便认了许多义子义孙,偶尔还认个义女。他这一走,扔下了数万家私,他的义子义孙们开始争夺起来,义女们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她们的老公却不干,也跟着闹腾起来。> > 为了争夺到这份家产,义女婿许秉义与内阁学士许王猷联宗,他的用意很明显,让许学士邀请九卿诸人来“奔丧”,让俞姓族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 许学士爽快地答应了,许秉义也是仗义之人,先给了参加会丧诸臣的谢仪费,从五百两到两千两不等,并许诺夺得财产后另有重谢。> > 试想,只是去走一趟便有这不薄的收入,况且又有内阁学士相邀,九卿又何乐而不为呢。闹剧就这样开演了,一群本应该商议国家大事的高官们却为了银子而来看望一个死石匠。> > 2.满人的葬礼习俗> > 满人未入关前,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其丧葬仪式比较简约,也很粗疏。葬礼的形式主要有,树葬、水葬和火葬等。> > 有些满族贵族死后先放入内垫芦柴的棺材里,然后放在柴垛上点火烧焚。还有些实行先焚尸后埋骨的丧葬方式,先将尸体以火焚之,拣具尸骨放人陶瓮之中挖穴埋 之。这种葬式在满族人中流行极广,甚至入关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满族还有人实行火葬,“丧必火葬,生前玩好,美珠重锦,焚于灵右,不惜也。”据考证,努尔哈 赤的长子与五子,还有、、董妃等都是实行的火化。> > 满族入关以后,受到汉人的影响,其大量吸收引进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普及 礼法,提倡程朱理学,推广“忠”,“孝”思想。满清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另外,这样做还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但在一些内容上, 满族人还是推崇“厚养薄葬”,所以,其在法律中有名文规定,满族等人办理丧事一律从简,尤其规定庶民死亡不得会丧,凡越制者必论处。> > 而这个作为庶民的石匠非但把丧事办得隆重之极,反而还会丧,还是九卿会丧!> > 3.集体贪污的明证这件事情终于让乾隆知道了,真是又气又恼。他即位虽然已经几年了,但这些大臣们还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倘若真是要严审此事,这么多人 互相牵制,又不能尽行革除。乾隆思考了好多天,又不能不办,只好派心腹大臣鄂善查清此事。这位九门提督兼兵部尚书的鄂大人还没有准备好审理事宜,早有顺天 府尹张鸣钧差人前往俞君弼墓地挖掘,得银两万两。参加了丧礼的礼部侍郎吴家驹闻知风声不对,又逢自己父亲在老家死掉,便将分给他官的银子席卷,回家奔丧去 了。而其余诸官员却也不敢讨银,都在忙着向俞家追索原帖,扮作清廉样。> > 鄂善一一审明,请旨将张鸣钧交部察议,义女婿许秉义论如律,内 阁学士许王猷、礼部侍郎吴家驹、詹事陈浩革职拿问。乾隆又特下谕:“身为大臣,而向出身微贱之人俯首拜跪,九卿纵不自爱,其如国体何!”过了几个月又重 申:京官“除亲友及同朝者仍照常庆吊外,其有交结富室大户,希图肥润等事,照不谨例革职。”> > 承办此案的鄂善,因“干练、廉洁”被乾隆特别恩准可“紫禁城骑马”。这样的恩赐自朝以来只有六十五岁以上的权臣才能获得。鄂善得此殊荣,可见乾隆对此事的重视。> > 事情似乎就应该这样结束了,大臣们和乾隆都希望如此。可两个月后,御史仲永檀忽上疏奏劾鄂善,称俞君弼嗣孙俞长庚曾托人与其说合,并送给鄂善一万两白银。> > 乾隆听了御史仲永檀的话,根本就不信。他说,“鄂善系朕倚用之大臣,非新用小臣可比。”以为“必无之事,仲永檀身恃言官而诬陷大臣,此风断不可长。”但又想,“事不查明,何以治仲永檀之罪”。> > 因此,他命令和亲王、大学士鄂尔泰等七人等查明所涉人等,“如果属实,则鄂善罪不容辞。如系(仲永檀)虚控,则自有应得之罪。”谁知一经审讯,鄂善家人 都招认了。乾隆闻奏,又亲提鄂善面加询问,鄂善却满脸的委屈,死不承认。乾隆想了个办法,屏退所有人,好言劝慰道:“汝若实无此事则可,若有,不妨于朕前 实奏,朕另有处置,而谕此数大臣从轻审问,将此事归之汝家人”。> > 鄂善中计了,承认从家人手中得银一千两。刚一招供,乾隆大怒,“以皇考及朕平日深加信用之大臣,而负恩至此,国法断不可恕!”> > 事实上,鄂善只是乾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在九卿受贿,乾隆就已萌发杀一儆百之心,此时亲信满臣又受贿,更使其下定决心。贪污一千两银事虽然小,但连自己一向视为心腹的大臣都对自己有所隐瞒,不惩治,以后还有谁肯为自己赤胆忠心?
很赞哦! (1052)
- 上一篇
理想的工作英语作文70词 关于《我的理想》的60个词的英语作文 是英语作文, 关于初中生的 要切合实际 谢谢大侠们
关于《我的理想》的60个词的英语作文 是英语作文, 关于初中生的 要切合实际 谢谢大侠们 关于《我的理想》的60个词的英语作文 是英语作文, 关于初中生的 要切合实际 谢谢大侠们What do I w
- 下一篇
恐怖案件 晚清時期最離奇的一場案件:一夜發生兩起連環殺人案,且環環相扣!
晚清時期最離奇的一場案件:一夜發生兩起連環殺人案,且環環相扣 當今社會,各種懸疑小說層出不窮,人們對它的接受度,也非常之高。從這一現象來看,想必大家對各種曲折離奇的謎案懸案,都非常感興趣。畢竟,對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