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够知道月球的内部构造
科学家们对我们地壞的里里外外很感兴趣,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不算大的星球上么。对其他天体也是如此,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月球,它的表面情况我们还真了解不少,它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内部情况又如何呢?这个在历史上长期只能靠猜测的谜,现在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回答了。
![]() |
类似于把地球内部分为好多层一样,月球内部连同表层大体上可以分为4层,即:月表、月壳、月幔和月核。
月表:月球内部构造的表面层,包括从表面到深约2公里的区域,主要由斜长岩等月岩碎块和粉尘般土壤组成。
月壳:内部构造的上部,厚605~65公里,根据月岩类型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从2~25公里,下层厚三四十公里。
月幔:内部构造的中间部分,也是整个月球体积的最大部分,大致从65公里深处开始,一直延伸到约W88公里处,占月球半径的76%。也可以细分为上下两层:上月幔从65~250公里左右,下月幔从250~约1388公里。地球岩石的密度一般不大于每立方厘米3.0克,月幔物质的密度较大,上层每立方厘米超过3.5克,下层比上层低约5%。
月核:从约1388公里以下直到月球中心是月球内部构造的最内层,即月核,温度大体在1600℃上下,很可能处于熔融状态,主要由铁、镍、硫等物质组成。
尽管对于月球内部构造的具体划分,以及各层的密度、温度等,不完全一致,但通过各种手段探测月球内部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上还是符合的。这些手段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对月震波的分析研究。
正像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那样,科学家从月震波的传播速度和特征,以及震源区的深度等,来了解月球的内部。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带去放在月面上的月震仪所提供的记录表明:月球是一个比较平静的世界,平均在每个地球日里发生一次左右的月震,而且很微弱,最大的也只有1~2级,震源区比较而言都相当深,在5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部位。为了更多地掌握月球内部构造情况,除由自动月震仪进行月震记录外,登月的宇航员们还在月球上作了人造月震实验和测试。
除月震外,对月球磁场、重力及其变化、电导性能等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也都为我们了解月球内部提供了宝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