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才女蔡文姬 揭秘:三国时期大才女蔡文姬有着怎样的人生
揭秘:三国时期大才女蔡文姬有着怎样的人生
蔡文姬:第一位女诗人
蔡琰(177-?),即蔡文姬,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是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东汉蔡邕之女。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遣使以重金赎回,以三十五岁龄再嫁陈留董祀(时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后来董祀犯罪论死,蔡琰亲自向曹操求情,时值严冬,史载“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M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
蔡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6岁时隔着墙壁就听出了哪根弦弹断的声音,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两首《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应曹操之请,凭自己出色的记忆力,将父亲已散佚的书籍背诵出来,并亲手缮写清楚,文无遗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为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有《蔡文姬集》传世,后来不幸散失了。
关于蔡琰的最终归宿,史书上未见记载,成为了历史留给世人的又一个谜题,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相关文章
- 古代蔡文姬 文姬归汉:才女蔡文姬与曹操有着怎样的关系
- 蔡文姬在古代是什么人物 蔡文姬的丈夫是谁 汉末才女蔡文姬的男人都有谁
- 古代蔡文姬 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和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 古代蔡文姬 蔡文姬与曹操 曹操为什么要赎回一代才女蔡文姬
- 古代蔡文姬 曹操与才女蔡文姬:不敢亵渎的红颜知己
- 东汉才女蔡文姬 中华书脉·时代造就的才女:蔡文姬
- 颠沛流离上一句是什么 东汉才女蔡文姬,一生颠沛流离,命途坎坷,后半生一直在思念亲人
- 蔡文姬归汉后的丈夫 汉末三国才女蔡文姬是个怎样的人呢?
- 蔡文姬在古代是什么人物 蔡文姬简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 蔡文姬在古代是什么人物 蔡文姬是谁 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儿子都有谁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