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是怎样控制进货商品质量的
我们到商店购买商品,总希望买到的商品质量好一些,因此挑选商品时一般都要先仔细阅读商品的质量保证书。同样地,商店为了维护自身的信誉,在进货时也需要把好进货商品的质量关。那么,商店又是怎样控制进货商品的质量的呢?
事实上,商店在进货之前也是要先阅读商品质量保证书的,除此之外,还要对该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商店是怎样进行商品检验的。
假设商店想从某厂购进一批灯泡进行销售。工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中保证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少于2000小时,标准误差是200小时。商店想知道这批灯泡的质量是否真的如厂方所言,便随机地抽取其中的10只进行了检验,测得的使用寿命分别为(单位:小时):
2250,1580,1790,3020,1850,2360,1430,2050,1960,1690。
这1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998小时,少于2000小时,这是否就说明这批灯泡的质量不如厂方所保证的那样,因此商店就不进货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厂方保证的是这批灯泡全体的平均寿命不少于2000小时,而商店只是抽取了其中的10只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完全代表整批产品的质量。也许整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的确大于2000小时,如果商店因为所抽取的1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少于2000小时而拒绝进货,就可能犯了拒真的错误。由于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抽取样品检验时也具有偶然性,因此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厂方还是商店一方,都希望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尽量小,比如说控制在10%以内,这就需要用到统计方法了。
根据以往经验,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应该大部分都接近其平均使用寿命,与平均寿命相差较大的只占少数,用统计的语言说,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如果这批灯泡的质量真如厂方所言,那么任意抽取10只进行测量,它们的平均寿命也应该接近2000小时,计算得知,平均寿命少于1919小时的可能性不超过10%。如果检验结果少于1919小时,商店就认为产品不合格,拒绝接收,此时犯拒真错误的可能性也就不超过10%。而现在的检验结果是1998小时,因此商店不应该拒收这批产品。
当然,与拒真相对应的还有取伪。所谓取伪,就是指产品质量本身不合格(伪劣产品),而抽查检验的结果却较好,商店因此接收了不合格的产品。在检验中,犯这种错误也是难免的,但也可类似地将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性控制在一定的百分比以内。
关键词:标准误差 拒真 取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