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4×100米接力赛中的百米跑成绩会好于百米赛时的成绩

火烧 2016-11-17 08:32:43 1045
1968年10月在墨西哥举行的第1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男子选手海因斯以9″9的成绩首次突破了百米赛跑的10秒大关,树起了田径运动史上的又一块里程碑。也在这次运动会上,美国队的4×100米的接力跑的成绩竟达到38″2,平均每100米所花的时间还不到

1968年10月在墨西哥举行的第1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男子选手海因斯以9″9的成绩首次突破了百米赛跑的10秒大关,树起了田径运动史上的又一块里程碑。也在这次运动会上,美国队的4×100米的接力跑的成绩竟达到38″2,平均每100米所花的时间还不到9″6。

真是不可思议14×100米接力赛是由4个人分别跑100米来完成的,即使人人都像海因斯那样,百米跑的成绩达到9″9,那么4个人所花的时间加起来起码也要39″6。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数学可派用场了。


1973年,美国数学家凯勒曾给百米赛跑搞了个数学模型。这是一条表示运动员的赛跑速度与百米中的不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从这条曲线可以看出,运动员在从起跑到大约30米处的时候是在很快加速的;而在30米到80米处,运动员力图保持最高速度,这时速度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从大约80米起,由于体力下降的关系,出现了速度略有减慢的现象;但在接近终点时,速度又再一次提高。

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运动员百米跑时的最高速度是不可能在起跑时就出现的,他需要一个大约30米左右的加速区,给他完成加速过程,从而出现最高赛跑速度,而这一条件正是4×100米接力跑所能提供的。

在4×100米接力跑中,第二、三、四棒手都正好有一段30米的预跑区和接力区,其中前10米是预跑区,后20米是接力区。因此,只要预跑技术和接棒技术发挥得当,那么,从第二棒起每个运动员就都能从他们的起点处达到最高速度,而不必像第一棒运动员那样,在他们应跑的百米中,去经历一段长达30米的加速过程。因此,除了第一棒运动员的成绩不会超过他百米跑时的最佳成绩外,第二、三、四棒运动员都是可以比他们各自的百米跑成绩更好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