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计数和记数方法大都是十进位制的
我们在计数的时候,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十,一共创造了十个数字,从十以上,就是十一、十二、十三……一直要到一百,才用上一个新的数字“百”,而一百刚刚是十个十。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位计数法。
同样地,我们在记数的时候,也只用了十个数字,那就是:0、1、2、3、4、5、6、7、8、9。比9大1的这个数十,用10来表示,从11、12、13……到19很容易记;比19大1,又要进位变成20。到99以后,又进位变成100。这样的记数法,叫做十进位记数法。
为什么我们的计数法和记数法都是十进位制的呢?可不可以不用十进位制,而用其他的进位制呢?.
其实,我们采用十进位制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我们的两只手有十个指头。
由于我们的远代祖先们在打猎捕鱼时,在生产劳动和分配的过程中,都需要计数。那时候的数量一般比较小,所以我们的祖先们开始时总是用手指头来计算的。古书上有一句成语,叫做“屈指可数”,可见当时较简单的数是用“屈指”(就是扳指头)来计算的。其实直到现代,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开始学习计数的时候,也往往还用“屈指”来计算哩。这是最方便的计算个数的工具,也是随身携带的“计算机”。当我们祖先们的渔猎技术进一步熟练,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数量不断提高以后,数量超出了十个,“屈指计数”就不能适应了。于是在满十以后,不得不把两手手指全部重新伸直,在地上放一块小石头或者短树枝,再继续“屈指计数”,以后每满一次十,就记一块石头或树枝。经过许多次这样的反复计算后,总结了经验,就创造出十进位制的计数法了。
![]() |
至于记数的制度,它必然是和计数的制度相互配合的,因为满十以后,放了一块石头或树枝,而指头全部伸直,所以记数的数字,就只要从1到9。满十的十字,自从有了0字以后,可以用10来表示,这样就完全够用了。
这样看来,十进位制的计数法和记数法,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从劳动生产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啊!
是不是还有不用十进位的地方呢?过去我国所用的杆枰,就不是十进位的,它是以16两作为1斤的。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因此,现在都改用10两制了。国外有些地方,在计算某些东西时,还有用十二进位制的。如铅笔12枝叫做一“打”,12打叫做一“箩”。此外,古代人也有用五进位和二十进位的。如算盘中横档以上的算珠,一颗珠就表示5;法文中的80,叫做4个20等,就是这些进位制所留下来的痕迹。
还有一种很有用的进位制,叫做二进位制。在这种进位制里是逢二进一,一共只有两个数字,0和1。1+1=1000就是10+1=11,11+1=100(100就是22),100+1-101,101+1=110,110+1=111,111+1=1000等。在这个制度里,十进位制的一百要写成1100100,因为1×26+1×25+1×22=64+32+4=100。一百竟变成了一个七位数,岂不太麻烦吗?可是,这种二进位制的记数法却很有用处。在电子计算机里,就要用二进位制。
为什么电子计算机里要用二进位制呢?因为电子计算机没有手,没有十个指头,它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电”,一种是“断电”,所以只有用二进位制。用了二进位制,电子计算机才能够根据通电、断电两种不同情况,进行自动的计算。由此可知,进位制也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决定采用哪一种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