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中国把“数学”称为“算学”和“算术”
现在,“算术”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包括自然数和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下产生的数的性质、运算法则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可是,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算术”的含义比现在广泛得多。
在我国古代,“算”指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九章算术》分为九章,即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这些大都是实用的名称。如“方田”是指土地的形状,讲的是土地面积的计算,属于几何的范围;又如“粟米”是粮食的代称,讲的是各种粮食间的兑换,主要涉及的是比例,属于今天算术的范围。可见,当时的“算术”是泛指数学的全体,与现在的意义不同。
在我国隋唐时代,国家成立了培养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专门机构——“算学”,它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数学系,教学用书有《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周髀算经》等算术书。“算学”虽是一个机构的名称,但因其专与算术打交道,久而久之它便和“算术”相通了。
直到宋元时代,才出现了“数学”这一名词,在当时数学家的著作中,往往“数学”与“算学”并用。当然,这里的“数学”仅泛指中国古代的数学,它与古希腊数学体系不同,它侧重于研究算法,包括把几何问题归结为算术问题。
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相继传入我国。西方传教士多使用“数学”,日本后来也使用“数学”一词,中国古算术则仍沿用“算学”。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确立起“算术”现在的意义,而算学与数学仍并存使用。1937年,清华大学仍设“算学系”。1939年为了统一起见,才确定专用“数学”,直至今天。
关键词:数学 算学 算术
- 上一篇
为什么说中国的位置记数法是伟大的创造
有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财主,替儿子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第一天教财主的儿子一个“一”字,第二天教一个“二”字,第三天教一个“三”字。财主的儿子自以为是,告诉父亲他已经学会了先生的所有本事。于是,财主便辞退了先生。不久,财主想请一个姓万的客人吃饭,便让
- 下一篇
为什么中国把“毕达哥拉斯定理”称为“勾股定理”!
在平面几何中,有这样一条著名的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BC是直角三角形(如图),∠C=90°, 设:BC=a,AC=b(a<b),AB=c, 则有:a2+b2=c2。 这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