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修聪明吗 杨修就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

火烧 2021-06-30 13:39:05 1056
杨修就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 三国中的杨修,担任曹操的相府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一类的角色,应该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杨修的智商很高,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曹操遇事会问一问杨修的看法。每次碰

杨修就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  

三国中的杨修,担任曹操的相府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一类的角色,应该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杨修的智商很高,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曹操遇事会问一问杨修的看法。每次碰到这样的机会,杨修总会不失时机地表现出自己在智力上的优势,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仿佛比曹丞相还要聪明。

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大战时,兵出潼关,经过蓝田,顺道看望蔡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曹娥碑》的背面,镌刻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当时连蔡文姬也不解其意。曹操问手下的谋士们懂不懂,众谋士也猜不透。这个时候,杨修第一个站出来说他知道答案。曹操让杨修先别说,等他想到答案再说。曹操上马三里地,也想到了。于是杨修公布了答案,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旁加丝是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旁加少是妙字;外孙乃女儿之子也,女旁加子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辛旁加受即当今的辞字,合起来是绝妙好辞,这是蔡邕用来称赞碑文之美的。曹操听后,大惊道:正合孤意。

其实,蔡文姬是大才女,未必不知道谜底。曹操一大推谋士中,聪明绝顶的人很多,只不过大家装傻不愿意揭开术说出来而已。传统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度,领导掌握一切资源,包括政治权力、军事力量乃至金钱、名誉。聪明的下级不能表现得比领导更聪明,否则领导的面子何在?当狄大人问元芳你怎么看的时候,他绝不是虚心请教,也不要求大家平等地展开讨论,而是带着答案,居高临下地准备指点迷津。

所以,元芳要做的只是说出一些不太高明的看法,等待大人来批评指正。元芳做得很好,他自始至终牢记自己是个配角,不能抢了大人的风头,所以他活得很长,续集,再续集,他都是第一配角。杨修比元芳就要差一点,他的不聪明就在于他总是要表现得自己比丞相还要聪明,让曹操一次又一次吃惊甚至害怕。曹操让手下盖小花园,工程结束了,不说好,不说差,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开了。大家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去问聪明人杨修。杨修说:门里面添一个‘活’,是一个‘阔’字,丞相嫌园门太宽了。于是,工匠们把门改小了,曹操大为满意。问一问,大家说,是杨修指点的。曹操嘴上说好好好,心里却不太高兴。书中说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有人送了一盒点心,曹操在上面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上。杨修看了,拿起匙子就与大家一起吃了。曹操问怎么回事,杨修说,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我们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这一次,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所以,杨修每表现出比曹操聪明一回,曹操对他的讨厌就增加一点。

曹操为人阴险奸诈,而又好表现。他处处要表现自己才气过人,以赢得部下的拥戴。他在门上写个活字,在盒上写一合酥,如果是自己揭开谜底,一定会得到部下的佩服和尊敬,从而进一步提高威望和巩固地位。杨修却只顾为了出风头而卖力地表现自己,当然会引起曹操的忌恨。这样的部下,很少有领导会喜欢。

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担心有人暗杀,经常吩咐身边随从:我梦中好杀人,睡觉时,大家不要靠近。有一天,曹操大白天睡觉,被子掉地上,一名侍卫拾起来。曹操跳起来一剑砍掉了他的脑袋,爬上床,继续睡觉。一会儿,曹操假装醒来,问道:谁把我的侍卫杀了。大家把他梦中杀人的事说给他听。曹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大家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曹操只不过以此来警戒众人。在侍卫的葬礼上,杨修说:丞相不在梦中,真正在梦中的是你老兄啊!这一次,曹操闻而愈恶之。一个手下,能够看破领导的坏心思,还把它当众说出来,传到领导的耳朵里。这样的手下离死期也就不远了。杨修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插手曹操的接班人问题。接班人问题是最大的国事,也是最大的家事,历来文臣武将因此丧命的不在少数。曹操老婆多,儿子也不少,最聪明、最仁慈的是那位会称大象的曹冲,可惜死得太早。

剩下来的儿子中,曹丕政治上能力强一点,曹植文学上能力强一点,都有可能接班。杨修站在曹植这一边,经常帮曹植出点子,在曹操面前说曹丕的坏话。曹操发现杨修所作所为,非常生气,说:匹夫安敢欺我耶?从此就想找机会杀了杨修。

杨修聪明吗 杨修就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这时夏侯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

杨修一而再、再而三地露才扬己,终于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大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

这一年,杨修三十四岁,正是干事业的大好年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