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修是怎么死的 三国奇才杨修,为何被曹操处死?不是因为耍小聪明,而是这两个原因

火烧 2022-06-29 17:27:15 1047
三国奇才杨修,为何被曹操处死?不是因为耍小聪明,而是这两个原因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有都知道,尽管杨修谋略比不上诸葛亮、司马懿等人,但他也非常聪明,更有一项常人难以企及的绝活,那就是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

三国奇才杨修,为何被曹操处死?不是因为耍小聪明,而是这两个原因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有都知道,尽管杨修谋略比不上诸葛亮、司马懿等人,但他也非常聪明,更有一项常人难以企及的绝活,那就是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猜出操傲的心思。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杨修的这种绝活其实就是一种小聪明,知而不言才是大智慧。杨修的这种小聪明,最终害死了自己,被曹操所处死。那么问题来了,杨修之死,真的是因为爱耍小聪明吗?

杨修,出身于官宦世家,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据《后汉书》记载,杨修从小为人恭敬,聪明过人,长大后饱读诗书,因深厚的家庭背景,加上自身能力较强,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成为丞相曹操的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深得曹操器重。

当时曹操一直操劳着军事,杨修就辅佐曹操处理内外之事,几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曹操内心所想,其才华令曹操自叹不如。《三国志》中写道:“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也就是说,连曹丕及曹植都争相巴结杨修,可见杨修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在任主簿时,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大门,恰好曹操带着杨修前来视察工程进度。曹操来到后,二话没说,在门上留下了一个“活”字就走了,众人十分不解。而杨修大笑道:“门里放一个活,就是阔,魏王是嫌门大了,赶紧把它拆了重新建。”

后来,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酥,曹操吃了一点,就放在了那里,并在外包装上写了一个“合”字。杨修看到后,就直接打开盒子吃了起来,并对大家说,主公的意思很明确,让大家一人一口酥,我们如果不吃,就是不给主公面子里,众人对杨修的聪明才智佩服的五体投地。

公元219年,曹操亲率大军征伐刘备于汉中之地,正当进退两难之时,曹操不由地感叹:“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恰好被杨修听到了,他就告诉曹军将士,赶快收拾一下准备,曹公很快就下令退兵了。此事被曹操知道,内心非常愤怒,就以“扰乱军心”的名义处死了杨修。曹操之所以除掉杨修,并不是因为他耍小聪明,而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政治观点不同

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个正统的儒学家,曹操则是个不拘小节的改革派。在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的时候,杨彪是尚书令,也就是相当于丞相的角色,就已经对曹操有所看法。而杨修因受父亲的影响,内心深处也是反对曹操的所作所为,仍然忠于汉室,与曹操站在了对立面。

杨修是怎么死的 三国奇才杨修,为何被曹操处死?不是因为耍小聪明,而是这两个原因

二、夺嫡事件的影响

曾经曹操对曹丕和曹植都寄予很大的希望,一直在考验他们,所以在选谁做接班人上十分犹豫。而杨修在夺嫡事件中支持的是曹植,司马懿、陈群等人支持曹丕,并最终曹丕占据了上峰。杨修因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选出了支持的对象,在曹植失宠后被杀。

所以,在看三国历史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一定要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杨修之死,绝不是因为耍小聪明,政治观点及夺嫡事件才是根本原因。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一定多加改正!若觉得写的还可以,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新知”,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