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何评价鸳鸯蝴蝶派 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并非水火,但为何被时间和空间所隔开?
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并非水火,但为何被时间和空间所隔开?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

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并非水火,但为何被时间和空间所隔开?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就地域关系而言,既不属于“苏帮”,也不属于“扬帮”。自民国二年(1913年)到民国六年(1917年),张恨水四进上海,其间曾多次向鸳鸯蝴蝶派作家主持的报刊投稿,或用或不用,却始终没有进入过这个文学圈子,也没有得到过这些“前辈”的提携。 >张恨水 >人称小说界先进的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续编》中曾提到过,二十年代,他与张恨水做过邻居,是在北京宣武门内的铁门胡同,“后来方知道张恨水也住在这条胡同里,我住在前进,他住在后进。他的朋友去访他,却也是我的朋友,先来访我。不过我们两人,这时还不相识,直到他后来到上海后方见面哩”。 这种情况在那一代作家中是有代表性的,他们与张恨水很少相识,即便相识也多在张恨水成名后。一九二二年的《红杂志》第11期刊登郑逸梅所作《著作家之斋名》,列出四十七位作家的斋名(第19期潘寄梦又补充了十五位);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该杂志第70期又刊登了郑逸梅的游戏之作《稗品》,对四十八位他的“同文”做了一番“品题”,比如林琴南是端庄,周瘦鹃是娇婉,恽铁樵是敦厚,包天笑是细密,等等。这两篇游戏文字曾被《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的编者魏绍昌看作是鸳鸯蝴蝶派作者的名单,然而,其中都没有张恨水的大名。可见,当时这个群体中的人,还没把张恨水当作自己的同好。 >包天笑 >但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却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之间并非水火,只是被时间和空间隔开了。民国二年(1913年),在苏州上学期间,他第一次投稿给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就得到了主编恽铁樵的赞许,为此,他高兴得“几乎发了狂”,“而且和恽先生通过两回信”, 也许是没有得到继续回应,他也就不再投稿和联系。民国六年(1917年),主持《申报•新自由谈》的天虚我生(陈蝶仙)发起征集“秋蝶诗”,限用王渔阳《秋柳》原韵,张恨水应征作了四首诗,有幸被选中了一部分,收录在天虚我生的《苔苓录》里。对张恨水来说,这当然也是接近鸳鸯蝴蝶派的好机会,但直到“抗战时在重庆遇到陈先生”,他才“谈及此事”,而陈先生已“觉得恍然隔世了”。 >恽铁樵 >民国八年(1919年),张恨水还在芜湖《皖江报》任编辑,工作之余,写了两篇小说,先后投寄到上海《民国日报》,被陆续发表了,并且收入姚民哀所编短篇小说集《小说之霸王》。然而,他很快离开了芜湖,来到北京,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小说了,自然也就与《民国日报》断了联系。 谢玺璋:《张恨水传》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很赞哦! (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