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皇帝让大臣退下大臣怎么会 大臣:您不能让他做宰相,他糊涂!皇帝: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火烧 2023-03-31 01:51:57 1061
大臣:您不能让他做宰相,他糊涂!皇帝: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端是宋代初期的宰相,他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深受宋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宋史·吕端传》记载,宋太宗想要让吕端为相,有人对他说:“端为

大臣:您不能让他做宰相,他糊涂!皇帝: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端是宋代初期的宰相,他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深受宋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宋史·吕端传》记载,宋太宗想要让吕端为相,有人对他说:“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最终下定决心,任命其为宰相。一个宰相,为什么有人会说他糊涂呢?其实,他可不一点也不糊涂,只不过为政清廉俭约,处事宽厚忠恕,不喜夸夸其谈,放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折腾”,其实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相得益彰。

吕端、寇准都是参知政事,按先后顺序应该是吕端在前,寇准在后,可是吕端知道寇准的脾气,一再奏明圣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准之后,并得到了恩准。宋太宗为了平衡二人的关系,就采取了一个权宜之计,让寇准与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让他俩轮流执掌相府大计,太宗则从旁加以观察。

结果吕端则把很多具体事情暂不处理,让他们等到寇准值班的时候去请示,很好地维护了两人的关系,避免了朝廷内争。经过一段观察之后,宫内传出太宗的亲手戒谕:"自今中公事必经吕端详的,乃得闻奏。"实际是明确了吕端的主导地位,也凸显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临朝时,吕端很少发表高谈阔论,人们以为他糊涂,但在大事上,吕端却绝不糊涂。

西夏李继迁造反,宋出兵攻打,逮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把她斩首示众,寇准表示同意。但此时的吕端却不再“糊涂”,立即找到皇帝,提出不要斩杀李继迁的母亲,他说:"李继迁是个反叛之人,今天杀了他母亲,明天能逮住李继迁本人吗?如果不能的话,就结下了更大的冤仇,不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反抗之心吗?至于他母亲的生死大权,还不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太宗听了吕端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李继迁的母亲软禁到延州,以此挟制李继迁。

吕端最不“糊涂”的时候,是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之时。

宋太宗在世的时候,立赵恒为太子,并且让吕端负责太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等事项。太宗病情严重的时候,内侍王继恩怕太子继位后对他不利,就联络李皇后,以及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谋划另立太宗长子赵元佐,企图发动政变。

997年三月,吕端入宫问疾,此时太宗已危在旦夕。吕端见太宗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赵恒。他担心王继恩别有它意,急忙回府,暗中写信,让赵恒赶快入宫,以防不测。

皇帝让大臣退下大臣怎么会 大臣:您不能让他做宰相,他糊涂!皇帝: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信刚送出,太宗已经驾崩,李皇后让王继恩来到中书省告知吕端。吕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有变,等王继恩刚说完,他却趁机抽身出阁,出去后反手将王继恩锁在阁中,严令手下严密看守,不准放出。他从中书省急奔万岁殿,对皇后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先帝弃天下而走了,我们怎么做违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对于这么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不能有什么异议后。

"皇后见吕端态度坚决,于是让太子坐上了皇位。宋真宗即位之时,垂帘引见群臣。吕端心里还是不放心,平立殿阶不拜,对侍者说:"请把帘子卷起来,让太子坐在正位上,让我们看清楚了再拜。"然后他他登殿审视,确认是赵恒后才退回殿阶,率群臣跪拜并且山呼万岁。

主幼时艰,吕端从容定计,顷刻之间,嗣君以定。知臣莫过君,“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没有看错人,这是他对吕端的极高评价,也真实反映了吕端的人品和才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