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国教育制度 王安石用來實現富國強兵的保甲制度,在民國,遭「打臉」
王安石用來實現富國強兵的保甲制度,在民國,遭「打臉」 其實,保甲制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就已經出現,當時商鞅變法中有一條,就是在平民百姓中實行連坐法,最後編成基層單位的"伍"和"什"。到了宋朝,這一制
王安石用來實現富國強兵的保甲制度,在民國,遭「打臉」

其實,保甲制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就已經出現,當時商鞅變法中有一條,就是在平民百姓中實行連坐法,最後編成基層單位的"伍"和"什"。到了宋朝,這一制度得到了完善,當時的王安石變法要求,全國內必須兵民一體,農閑時訓練,戰時入伍,雖然這已然成為了一種民間軍事組織,但也確實節省了北宋大量的軍費,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之後的各朝各代延續了這樣的類似制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新成立的國民政府受西方政治觀的影響,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保甲制度,並開始以警察新製取代保甲舊制。然而,到了1931年,蔣介石認為「剿共」不力的很大原因是因為民眾不支持政府,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將原有閭鄰等自治組織撤銷,恢復保甲制度:
比年以來,閭鄰制度,運用不良,保甲組織遂由剿匪地區而風行於各行省,今則徑以保甲代替自治制度下層之閭鄰,已著明令矣。
第二年,以蔣介石兼總司令的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頒布《剿匪區年各縣編查保甲戶口條例》。根據條例,每10戶為一甲,設甲長,每10甲為一保,設保長,各戶相互監督、擔保,維護治安,繳納捐稅,並抽取徭役、兵役。12月,保甲制度被國民政府推廣至全國。
保甲制是通過聯保連坐法實現的,而聯保連坐法的性質與古代的「株連九族」其實很相似,因為連坐指的是一旦1家有「罪」,其他9家就得舉發,如果不舉發,則10家連帶坐罪。如此恐怖的嚴刑酷厲,所以擔任保長的人一般是不肖之徒或者是喜歡刁難、佔便宜,喜歡管閑事的人(當然,也有正義之人擔任保長),就連當時的國民黨高官都稱:
「正人不出,自然只有壞人的世界,良好的制度也就變成剝削人民的工具,因此民眾怨聲載道。」所以說,保甲制度在民國時期變了味地實行,是國民政府逐漸失去了民心的一個原因之一。
但國民政府卻不這麼認為,其認為保甲制度的復興,有著跨時代的進步:
一、民國初期建立的現代警察制,在廣大鄉村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而保甲制度恰好彌補了其中的頓挫與失落;二、以「共匪」為代表的革命運動在農村的發展,給國民政府的統治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而保甲制度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三、國民政府認為保甲的控制機制與鄉村傳統的社會生活模式更加吻合,使得地方政府在治理成本上能達到最小化。
在這種觀念下,國民政府在復興保甲制度上越來越興奮,卻不知與廣大人民群眾越離越遠。終於,1949年國民黨結束了自己在大陸的反動統治,10月1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當家做主了,而保甲制度作為舊時代的產物也被徹底廢除了。
總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局限性,我們只有不斷地對其進行變革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當然前提是要順民心、得民心。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很赞哦! (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