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怎样学才能拿高分 历史,怎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好?
历史,怎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好?
怎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好?
怎样学好初中历史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记记背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越来越灵活、多样、开放,单纯记忆性的题目越来越少,如果没有透彻的理解,即使是开卷考试,翻着书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初中学生如何高效率地真正学好历史呢? 不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那对于学习历史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 风靡网络的《历史学习歌谣》唱得好:“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 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 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 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 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 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 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 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历史是记忆的生命。——西塞罗
2、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3、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4、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
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6、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武则天
7、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陈子龙
8、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9、士大夫的无耻,是为国耻——顾炎武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垲
11、爱国高于一切。——肖邦
12、为国捐躯,虽死优荣。——荷马
1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4、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骇—武则天
15、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垲
mayflower 的历史
是1620年载运清教徒先祖来到北美的船只。它建造于1610年左右可能有三桅杆和两层舱板。它的
构造也许长约25米重约150公吨。清教徒的著名领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
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开始了哥伦布远征式的冒险航行。
对于航海来说,这艘有着浪漫名称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于形势所迫,他们“选择”的,又是一
年中最糟的渡洋季节。不过,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了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这群饱经忧
患的人已经不顾一切了。
海上风急浪高,五月花号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片树叶,艰难地向前漂泊着,几乎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危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没有遇到任何损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日北
美大陆的科德角。
扩展资料
1620年8月15日(旧历8月5日)五月花号船和另一艘船五月花号船快速号驶离英格兰。由于快速号
船渗漏而两船折回, 9月16日(旧历9月5日)五月花号船载着102名乘客驶离普利茅 斯港。11月21日
(旧历11月11日)五月花号船到达科德角,今普罗维斯顿港的右侧。12月26日(旧历12月16日)五月花
号船到达了今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的位置,5天后一支小分队由此出发探险。
1621年4月15日(旧历1621年4月5日)五月花号离开了美国。历史学家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在这
以后五月花号船没有回到英国。有的人认为在1622年琼斯去世后船被拆毁了。
尽管后来也有名叫五月花号船航行北美的。而另外一些五月花号船人则认为威廉·罗素为救难买下
了这条船, 并用它的船壳当作牲口棚的棚顶。这个牲口棚还在伦敦郊外的一个名叫乔丹斯的地方。
五月花II号船,是按五月花号原始外观建成的,保存五月花II号船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1957年它用了54天的时间跨越大西洋。布里顿建造这艘船的复制品送给美国人民作为友谊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ayflower 的历史
历史上美国弹劾总统成功过吗?
到目前为止,美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位美国总统走到了弹劾边缘,不过两位弹劾没成功,还有一位在国会完成弹劾前就主动辞了职。以下为您详细列出,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还望您能采纳!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第17任总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因罢免陆军部长爱德温·斯坦顿被弹劾,其中牵涉复杂南北利益冲突,于1868年被弹劾,后因差一票弹劾未通过。
任期:1865年4月15日-1869年3月4日
■ 过程:
安德鲁·约翰逊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属于美国南方蓄奴州。1857年,被选为田纳西州(南方)的国会参议员。因废除蓄奴制而起的南北战争期间,安德鲁·约翰逊大力抨击南方,坚决支持林肯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北方军占领田纳西州后,安德鲁·约翰逊出任田纳西州的军管总督。1864年,获得林肯信任的安德鲁·约翰逊成为美国副总统。上任后不久,其他南方参议员都退出了国会,安德鲁·约翰逊成为国会中唯一的南方参议员。
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1861年4月12日 - 1865年4月9日)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
1865年4月15日,南北战争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并废除了南方蓄奴制的林肯总统不幸遇刺身亡,时任副总统的安德鲁·约翰逊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之前支持林肯是为了维护美国统一,但他并不认同北方的废除奴隶制的政策。所以安德鲁·约翰逊上台后马上赦免南方叛乱分子,然后开始推行“南方重建”政策 (Reconstruction)。
1865年至1866年,南方各州相继出台《黑人法典》(Black codes),将《解放黑奴宣言》赋予黑人的权利重新剥夺。除此之外,安德鲁·约翰逊还默许纵容南方各州建立各种许多公开或秘密的种族主义恐怖组织。如今美国臭名昭著的“三K党”就是在1865年12月24日,在约翰逊的任期内,在约翰逊的政治大本营田纳西州成立的。
*三K党(Ku Klux Klan, KKK),是指美国历史上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和基督教恐怖主义的民间团体,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该组织常使用不同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引起了美国共和党激进派的强烈不满(共和党成立之初是为了反对奴隶制度)。在1866年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赢得了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即掌握了国会控制权),从而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让自己支持的议案畅通无阻。

约翰逊和国会之间的意见冲突引起了诸多矛盾。共和党最后决定,必须把总统赶下台。这是美国国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设法弹劾总统。
虽然这次弹劾案因一票之差而未通过,但安德鲁·约翰逊的威望和影响都跌到了谷底,基本变成了“虚位总统”,最终灰溜溜地离开了白宫。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第42任总统:弹劾案源起于深陷与实习生莱温斯基搞出的“桃色新闻”,于1998年12月19日被美国众议院弹劾,不过最后弹劾没通过。
任期: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
■ 过程:
从直接起因上说,克林顿弹劾案是由对两个前发案件的调查线索汇聚而爆发的。一个是白水案(商业交易不正当案)。另一个是葆拉·琼斯案,她对克林顿提出性骚扰的起诉,引发了克林顿因与白宫女实习生莫尼克·莱文斯基有染的丑闻(又称莱温斯基丑闻)。
白水门事件(Whitewater scandal)
又称“白水开发公司案”,这是家克林顿拥有50%拥有权的专营房地产的公司。该公司与阿肯色州一家储贷担保公司有过关系,而其老板与克林顿属密友。担保公司后来因涉嫌“银行诈骗”破产,公司老板入狱。由于此事使美国一些纳税人损失惨重,而在美国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中,发现当时的州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曾经从该担保公司获得过一笔非法红利。这笔钱先存入白水开发公司名下,然后希拉里再利用法律漏洞把该钱转出,用作克林顿1990年竞逐连任阿肯色州州长的费用。
白水门事件中克林顿和其妻希拉里涉嫌在交易中有利益输送的嫌疑,存在违法行为。
1996年的白宫圣诞派对上,白宫见习生莱温斯基与克林顿总统见面
莱温斯基丑闻
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早于1995年已认识,两人在白宫发生性关系,但克林顿对此坚决否认,并对外公开说谎。1998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因在他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问题上说谎而受到调查,被控作伪证和妨碍司法。同年8月,克林顿向国人发表电视演说,首次公开承认与莱温斯基有“不正当关系”。不久后,于1998年12月19日被美国众议院弹劾。
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动议弹劾的总统,但最终参议员否决了众议院提出的克林顿在与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关系问题上“作伪证”和“妨碍司法”的两项弹劾条款(认为这属于克林顿的私人生活,与政治无关)。因投赞成票的参议员甚至没有过半数,针对克林顿的控罪不成立,整个事件才终于落幕。克林顿最终保住了他的总统职位。
很多人会问,那尼克松呢?水门事件影响深远,级别和规格还没到弹劾程度吗?
尼克松没有被弹劾。他在这之前及时撤退:他辞职了。
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第37任总统:深陷“水门事件”,自己主动在被弹劾前辞了职。
任职:1969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
■过程:
水门事件是什么?
“水门事件”包括了尼克松政府成员的一系列秘密活动,并且这些活动中许多都是非法的。
▼
水门事件是19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Richard Nixon)的巨大政治丑闻。当时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旗下的水门综合大厦发现遭到侵入及窃听,而隶属共和党的尼克逊及内阁试图掩盖事件真相,更解雇特别检察官考克斯(Archibald Cox)。直至窃听阴谋被发现,尼克松仍然阻挠国会调查,最终导致宪政危机。
1972年6月17日凌晨,在华盛顿水门大厦里,5位白宫“管子工”偷偷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和民主党主席的办公室,奉命偷拍文件,安装窃听器。“管子工”们完成预定任务后,正欲撤退,被值勤警察抓获。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就此爆发。
隔日,这件事被媒体大肆报道,并持续深入报道了水门事件背后的故事(如:“白宫顾问与窃听嫌疑犯有联系”、“窃贼嫌疑犯的报酬在竞选经费中开支”等等)。尼克松为了不影响自己总统连任,指示其助手让中央情报局制造一次“国家安全行动”,企图掩饰水门的非法活动,并指示不让联邦调查局插手。1972年11月,尼克松成功连任美国总统。
不久后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指出“水门事件”另有隐情,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决定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总统竞选活动进行彻底调查。
在联邦调查局(FBI)追查下,证实了之前意外抓捕的五名窃听者的活动资金来源于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政治捐款和经费。之后尼克松的助手证实了尼克松在白宫多个办公室有安装录音窃听器。尼克松的窃听阴谋被发现。
法院要求尼克松交出他在白宫的录像带,以验证事情真伪。尼克松拒绝交出,并阻挠国会调查。最后最高法院裁决,尼克松应交出录像带,同时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表决通过并向众议院呈送了三项弹劾总统的条款,指控尼克松滥用职权,阻挠司法工作,蔑视国会。1974年8月,尼克松遵循命令,交出了录音带。
随着“证据确凿”录音带的公布,尼克松的执政威信正式被摧毁。尼克松为了不被炒鱿鱼,就先下手为强,自己辞职了。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从次日起辞去美国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尼克松主动辞职下台后,国会中止了弹劾案的进程。
如何以历史和科学的眼光认识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启示?
纵观新中国成立的7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而从发展时段看,客观上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历史时期。必须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坚实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是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但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