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磨山风景区要门票吗 与武汉磨山风景区有关的民间故事
与武汉磨山风景区有关的民间故事
东湖磨山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风景极佳。
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乡土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dz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
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亭等四景。
朱碑亭
八里磨山第一峰上的朱碑亭,是纪念dz为东湖题词的纪念性建筑。
朱碑亭为二层亭廊式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朱碑亭”匾额。
挂落上雕刻有dz同志生前喜爱的兰草图案。
亭前立红色石碑一座上刻dz同志1954年春天视察东湖时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登亭远眺,湖港稻畦,星罗棋布,帆影飘流,长江如流金闪烁,隐约可见。
楚城
楚城是进入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第一个景点。
城在先秦时期是国家象征。
楚国有城最早见于史册的是楚成王时期,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楚将军屈完以“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御敌于方城之外。
方城实为楚国最早依据地形在北疆兴建的长城。
而楚国真正“筑城以为民,修廓以为君”的算是楚庄王了。
磨山楚城依据楚人喜欢临水居高筑城的特点,按照郢都故城形制而建。
城门23.4米,长105米,其中望楼高12.4米,城墙高11米。
城门分水门和陆门,都是一门三道,由红砂石砌筑的水门、陆门、城墙、烽火台构成。
梅园
湖北是梅花的故乡之一。

早在秦汉时,野生梅花就散见于大江两岸;唐宋时期栽培梅花盛行一时,至明清,赏梅、咏梅已成时尚。
磨山梅园开创于50年代,占地300亩,培育“金钱绿萼”、“大羽”、“骨江垂枝”、“老人美大红”等梅花珍品。
磨山梅花与南京的梅花山、上海的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江南四大梅园”。
1992年中国花卉协会、中国梅花腊梅协会将磨山梅园定为“中国梅花研究中心”。
郭沫若写诗赞道:“且喜东湖春到早,红梅万树一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