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从将军到士兵手机版 士兵抓到一奸细,将军:你打探到的兵马数不对!奸细大哭:我投降

火烧 2022-11-27 04:47:23 1027
士兵抓到一奸细,将军:你打探到的兵马数不对!奸细大哭:我投降 古来多兵事,战争永远是古代历史中永恒的话题。不过,历代兵家除了在战场上进行真刀真枪的较量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斗法战场—情报战。《孙子兵法

士兵抓到一奸细,将军:你打探到的兵马数不对!奸细大哭:我投降  

古来多兵事,战争永远是古代历史中永恒的话题。不过,历代兵家除了在战场上进行真刀真枪的较量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斗法战场—情报战。

《孙子兵法》就曾明确提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了,敌军是不可能主动把情报送过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探子、细作了,这类人就是古代版的特工间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就开始了频繁的谍战,其中运用最娴熟的莫过于秦国。自秦昭王开始,对诸侯国用间就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从早年的重金贿赂各国宠臣破坏六国合纵伐秦,再到后来用间骗使赵国换将,打赢长平之战,屡试不爽。

汉高祖刘邦也正是采用了陈平的间谍策略,靠着四万金买通楚国将领,才最终将不可一世的项羽击败。可见,除了正面战场的拼杀外,敌后战场对间谍的合理使用,也是可以左右战争局势的。

从将军到士兵手机版 士兵抓到一奸细,将军:你打探到的兵马数不对!奸细大哭:我投降

正因为间谍的破坏性巨大,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地方间谍严防死守,既防止敌方离间,同时更严查敌方间谍刺探本方军情。

刘邦从使用间谍上尝到了甜头,但为了防止有其他人再把间谍战术用到自己所建立的大汉王朝头上,所以立国后,刘邦特意设立了“漏泄罪”,规定凡是泄露本国军情的,一律斩首弃市。

到唐朝时又加了一条:“内奸外出,而候望者不觉,徒一年半;主司,徒一年”。也就是说发现细作不及时,相关人员也要被严惩。至于那些被抓获的细作们,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通常都是处以极刑,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不过北宋时却发生了一件奇事,辽国间谍被宋军俘获后,宋军主将不仅没杀对方,反而指出了对方情报的错误之处,最终,这名辽国间谍居然感激涕零的投降了宋军。怎么回事呢?

公元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这两个斗争了几十年的死敌最终罢兵言和。仗虽然不打了,但敌后的暗斗却更加频繁。

所谓的盟约并没有什么实际约束力,双方之所以愿意信守和约不在战场妄动干戈,完全是看到对方的军事实力与本方平衡,谁也没有力量能一口吃掉对方。

据《宋史·列传第八十三》记载,李允则戍守雄州(河北雄县)时,宋军兵卒曾抓获了一名携带军情意图出境的契丹间谍。当宋军士兵把这位五花大绑的间谍送到李允则面前时,李允则却下令松绑,还热情招待了他。

这名细作颇受感动,当即承认自己是燕京大王派来的,还拿出了自己所刺探到的宋军情报。谁料李允则看罢情报后哈哈大笑说道:你刺探到的兵马情报不对啊。之后,李允则叫来主管钱粮、兵马的官员,让其把正确的数字抄写给那名细作,然后下令释放对方。

李允则的做法让一众部将大惑不解,倒是那位细作似乎明白了李的用意,因为按照辽国的军法,刺探敌军情报不准确导致己方判断失误的,往往会被斩首。李允则给对方提供正确情报,似乎是在挽救这名细作的生命。

而这名细作也深受感触,几天后又重新返回到了宋军军营,大哭着说道愿意投降宋营,除了原封不动的送回宋军情报外,还额外献上了辽国的兵马分布、粮草数量情报。众将这才恍然大悟,李允则居然靠如此大胆的方式成功策反了对方的细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