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康熙时期有多穷?大臣靠借银子生活;雍正太糊涂,人称贪官制造机
康熙时期有多穷?大臣靠借银子生活;雍正太糊涂,人称贪官制造机 (文/雷霆历史官) 清朝康熙时期,也被称为「 ”康熙盛世”。但这所谓的盛世只不过是尘封在历史假象上的一种荣耀,而并非是真正的盛世太平。何为
康熙时期有多穷?大臣靠借银子生活;雍正太糊涂,人称贪官制造机

(文/雷霆历史官) 清朝康熙时期,也被称为「 ”康熙盛世”。但这所谓的盛世只不过是尘封在历史假象上的一种荣耀,而并非是真正的盛世太平。何为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国家兵强马壮,无重大战事发生,国泰民安才称为盛世繁荣。在康熙时期,我们不得不承认康熙帝的丰功伟绩,例如削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蒙古准葛尔部等。然而在康熙晚年时期,国家并无战事发生,很多朝廷大员却要向户部借银子来维持生活现状,反观雍正帝时期,却没有官员向国库借银子生活的案例,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分别从康熙与雍正两个时期来解读封建制度下的政权统治。 剧照雍正帝 (一)、康熙时期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6岁即位,14岁亲政,先是降伏了权臣鳌拜,再平定了三藩之乱,然后收复台湾、剿灭蒙古葛尔丹。一身荣耀,满载功勋,可以说在大清的开国皇帝中,康熙是唯一一个依靠武力来平定天下的圣主明君。 有人就问大清国的开国皇帝不是努尔哈赤吗?他难道不算吗?当然算。不过我们是从住进紫禁城的开国之君算起,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后来被追封的皇帝并赏赐谥号。并非大清国的开国之君,严格来说,顺治帝才是大清国开国以来第一位称帝的皇帝。 剧照雍正帝与大臣 到了康熙晚年,朝廷国库亏空,存银不足,最拮据的时候甚至拿不住赈灾的银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康熙时期,国库的存银数量并不少,但是由于康熙一生尚武,多次征战,虽然平定四海,剑指八荒,但是由于他连年征战,才导致国力损耗,国库亏空。打仗就是打银子,这个道理很直观。康熙晚年国库存银不足800万两,而且其中还有几百万两银子已经借给朝廷众多文武官员。 这些文武大臣为什么要向朝廷借银子生活呢?我们先来看看康熙时期文官的收入状况,如图: 清中期文官品级与俸禄表 从上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文官的品级与年奉,按照康熙时期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的150~220元之间,那么一个一品文官一年的收入是1618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42.7万~355.96万元,以一斛米约等于现在的200斤大米来计算,一个一品文官的年收入差不多有360万。 再来看看武官的年奉分别是多少,如图: 清中期武官品级与年奉 一个一品武官一年的收入也在44.835万~65.758万之间,他们的年收入也非常可观。再来看看皇室宗亲的年收入是多少,如图: 清朝中期皇室宗亲年奉表 一个王爷的年收入也有535万,那么为什么这些文武大臣,皇室宗亲却要伸手向国库借银子花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封建社会时期官员的地位和身份都决定了他们家族拥有的房屋、土地以及佣人的数量,官位越高家里的房子也就越大越多,丫环、伙计自然也就成百上千。一个一品大员的家庭人口过百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些大家族一家老小加上下人,数量多达近千人。所以对于一个人口过百的家庭来说,一年给几百万用度也并不是很宽裕,家庭人均消费一万左右。 第二、除了家庭人口众多,这些朝廷大员还要建房子、建花园、建戏班子、养家妓,家庭里再出几个纨绔子弟赏花养鸟,包戏子,一年几百万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够用的。 第三、这些朝廷要员逢年过节便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动不动就为别人接风洗尘,家族人员频繁过寿,再加上家里上百口人的伙食费,区区几百万是完全不够维持他们的奢靡生活的。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文武大臣,皇室贵族向朝廷借银子花的现象。 (二)、雍正时期 康熙时期很多朝廷大员要向国库伸手讨银子生活,但是到了雍正帝时期,这种官员向朝廷讨银子生活的现象却几乎没有,前者和后者变幻莫测,反差巨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先从雍正帝的即位说起。 雍正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于1722年登基,之后鉴于国库存银不足,贪官污吏遍及朝野,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朝廷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到处都要用银子。于是,雍正帝为了惩治贪官污吏就制定了一个奇葩政策,正是因为这个政策的实行,雍正帝才有了一个臭名昭著的绰号叫「 ”贪官制造机”。 雍正帝剧照 那么,这个政策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接下来便为大家解析。随着朝廷官风腐败,各个阶级的官员都费尽心机的把朝廷的银子装入自己的口袋,雍正帝既痛恨这些贪官污吏,但在政事上又不得不依赖他们为朝廷效力。所以,雍正帝苦思冥想就想出这么一个办法,凡是朝廷文武官员,每年都必须定额向国库缴纳银子。 例如一个总督每年必须向朝廷进攻纹银20万两,巡抚进贡10万两,然后以此类推,各司其职,各纳其贡。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国库的存银数量是日渐增长,但是贪官数量却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不给朝廷定额进贡响银的官员,朝廷就会认为你在职期间贪污的银子都中饱私囊了,就会以贪污罪将其法办。 这样一来,那些外放的封疆大吏,知州巡抚都不得不去想办法从百姓的身上搜刮银子,也不得不靠收受贿赂来完成朝廷给自己定的指标。对于贪官来说,这是雪中送炭,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搜刮民脂民糕,收取贿赂了。但是,对于清官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噩梦。他们本来就是文化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现在朝廷给他们下达了指标,他们本来只想尽忠职守,报效朝廷,现在却不得不去贪财、敛财,收受贿赂。这样一来好官也变成了贪官,而贪官却变得越来越贪。 (三)、总结康熙与雍正 从此以后,满朝文武以及地方官员都学会了如何去搜刮民脂,收受贿赂。导致官风腐败,民不聊生。所以人们把雍正帝叫做贪官制造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默许的贪污权限,不管是朝中大员,还是地方小吏,他们都不再为了养家糊口而缺银子用。所以,在雍正时期,几乎没有官员向朝廷借银子养家的现象发生。 总结以上两位皇帝实行的制度来看,康熙帝是由于连年征战导致囊中羞涩,所以官员们的生活质量也自然受其所限,再加上康熙帝历来憎恨贪官污吏,法令严格,也就使官场的贪官污吏不敢肆意妄为了。而雍正帝为了惩治贪官污吏,增加国库存银,他实行的定额进贡政策虽然使国库的存银大幅增加,但是也制造出了一批蛀虫、害虫。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他这样的政策只是在褥羊毛,割韭菜,治标不治本,反而深受其害。 参考文献:《清史稿》《中国通史》
很赞哦! (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