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古希腊建筑遗迹的外围有不少石柱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文明存在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46年,古希腊时期是指古希腊文明的后半段,即从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至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征服为止。而古希腊建筑,就是指在古希腊时期,由说希腊语的人们,在希腊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岛屿,以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被希腊殖民的地区中建造的建筑。
在古希腊地区,当时的社会大多实行城邦制,因此,没有留下像中国故宫那样宏大的宫殿建筑。现在最著名、保留最多的建筑遗迹,是供宗教祭祀用的神庙建筑。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为什么古希腊神庙建筑外围会有那么多石头柱子。让我们把历史再往前追溯一点。
在古希腊文明崛起以前,希腊的爱琴海沿岸地区经历了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个重要时期。当时,米诺斯人用木材做框架,再用黏土砖、稻草、海草和灰泥做围墙和屋顶造房子。希腊属于海洋性气候,适宜进行户外活动,所以,米诺斯人的房子造得并不封闭,他们搭了一些被木柱环绕的露天院落,有些屋前还竖起柱子形成门廊,这样就既能享受户外空气,又不怕夏日阳光曝晒和冬天暴风雨的侵袭。这种建筑与同时期古埃及、古代波斯等文明时期的建筑就很不同,古埃及人和古代波斯人是在室内使用柱子支撑屋顶,那种建筑从外面是看不到柱子的。
![]() ![]() |
到了古希腊时代,人们崇拜原始自然神祇,所以,祭祀活动都发生在露天。有时是在神庙前方设置祭坛,摆放祭品进行祭拜;有时是围绕神庙举行祭祀游行。这样一来,神庙建筑的外围就变得非常重要。最早的古希腊神庙就是一座简单的大房子,慢慢地,神庙建筑吸取了米诺斯建筑在房子外用柱子形成开放空间的做法,墙面逐渐由立柱取代。最早,人们用两根柱子代替侧墙。后来,干脆不竖正面墙壁而用四根柱子代替它,或是正面和后面都取消墙面而改用立柱。大约在公元前800年,环绕神庙内殿成一圈排列的围柱列出现了,它发展成为古希腊神庙建筑的典型模式。
![]() |
早先的古希腊神庙建筑是用木头建造的,除了一些石基尚在,已没有什么遗存。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木柱慢慢换成了石柱,因此最早一批神庙建筑遗迹得以保存至今。
古时,由于受交通和加工技术所限,造房时就地取材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希腊本岛和周边群岛上遍布石材,石灰石最为常见,也最便于加工,因此成为古希腊建筑遗址的最主要材料。当然,也有采用白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的,但大理石比较贵重,主要用于雕塑装饰,只有特别重要的建筑,比如位于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才完全由大理石建造。
![]() |
古希腊雅典卫城遗址上的石柱 |
绝大部分的神庙建筑底面为长方形,长边长度约为短边的2倍。外围的柱子由石块叠加而成,柱间距离取决于柱上石梁的长度。神庙内殿墙体主要由砖瓦建造,用于安放占卜物、雕像、盔甲和兵器等物品。在神庙内部,柱间距离较外围柱子的大,这是因为内部柱子支撑的屋顶是木头制成的,木梁的跨度一般都比石梁的大。这些相当于三四层楼高(一般都超过10米)的石柱排得特别密,这么多高大、结实和粗壮的石柱集中在一起,更显得神庙建筑的巍峨与神秘。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基石,直到今天它还在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文明。古希腊神庙的建筑风格对后代建筑的风格影响极其深远,一直到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以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柱式建筑一直是西方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 |
帕提侬神庙及其平面图 |
古希腊柱式建筑对于很多现代建筑大师,如法国的勒·柯布西耶、美国的路易斯·康来说,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当然这种启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具体形式的模仿,更多的是体现在比例、光影、与自然的关系等抽象层面的再现。中国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端的雄伟柱廊,也是从古典柱式中获得灵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