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蒙古看待内蒙古 同為蒙古族,中國內蒙古人如何看待蒙古國,是嚮往還是沒啥感情
同為蒙古族,中國內蒙古人如何看待蒙古國,是嚮往還是沒啥感情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許多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都與周邊國家的主體民族有著極深的聯繫,甚至根本就是同族。比如總人口不到1萬6000人的中國俄羅
同為蒙古族,中國內蒙古人如何看待蒙古國,是嚮往還是沒啥感情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許多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都與周邊國家的主體民族有著極深的聯繫,甚至根本就是同族。比如總人口不到1萬6000人的中國俄羅斯族,就與俄羅斯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屬於同一個民族;廣泛分布於東北的朝鮮族,則與朝鮮以及韓國兩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同族;南方的傣族,與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也是同出一脈。
這幾個少數民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我國的分布,遠少於以該族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像俄羅斯族在我國只有不到一萬六千人,相比之下,俄羅斯本土,卻有一億多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俄羅斯人,韓國、朝鮮以及泰國也是同理。
與這些少數民族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蒙古族,蒙古族在蒙古國也是主體民族,但是蒙古國的總人口才320萬人,就算這320萬都是蒙古族,也比不上我國的蒙古族人數,要知道,光是內蒙古自治區,就有超過420萬蒙古族呢,如果算上全國的,則有接近700萬,是蒙古國的兩倍。
國內蒙古族人數比蒙古國總人口還要多,究竟誰才能代表蒙古文化?
蒙古國雖然以「蒙古」為國名,可是論人口,全球一千多萬的蒙古人,其中近三分之二都在中國。咱們常說「少數服從多數」,近乎兩倍體量的中國蒙古族,是不是就比蒙古國人更有資格代表蒙古文化呢?
這其實很難說,因為蒙古國的官方語言是蒙語,而中國的蒙古族,平時生活雖然大多說蒙古語,教育和工作方面,則是以漢語為主了,甚至許多中國的蒙古族,本身就已經足夠「漢化」,與漢人無異了,故而說到蒙古文化傳承這塊,中國的蒙古族儘管人口更多,卻未必比蒙古國傳承得更好。
中國蒙古族人口比蒙古國人更多,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早在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自己獨立的時候,留在國內的蒙古人就比當時新成立的蒙古國要多,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人口大體還是維持當初的比例。
這是因為蒙古國雖然地盤很大,承載人口的能力卻極有限,再加上蒙古夾在中蘇(俄)兩個大國之間,國內政局也不算穩定,對外開放程度極差,導致民生一直上不去,限制了人口的發展。
不過隨著中國少子化趨勢向少數民族蔓延,或許有一天,蒙古國蒙古族的人口超過中國的蒙古族,也是可期之事。
有一個「母國」存在,對於中國的蒙古族來說,究竟是什麼感受?
我們常說海外華人(通常指漢族)思念母國,這是因為中國雖然是多民族國家,卻是以漢族為絕對主體的,佔九成以上。
海外華人對中國的感情,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母國的血脈,豈能說斷就斷?然而對於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來說,似乎蒙古國才是他們的母國,那麼他們對於蒙古國,會有海外華人對中國一樣的感情嗎?
這個話題,是很值得探討的。可以肯定的是,蒙古國的存在,必然會對中國境內的蒙古族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同族同根,語言和文化上的聯繫是斬不斷的。然而中國的蒙古族與海外華人又不一樣,他們現在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祖籍地,是祖祖輩輩生息繁衍的故鄉,所以就算中國的蒙古族對蒙古國有感情,那也不是對母國的熱愛,畢竟那裡雖然是以蒙古人為主的,卻不是他們的故土,因此就談不上蒙古族對蒙古國有嚮往這一說。
中國的蒙古族在這個大家庭融入得很好
由於各種勢力的影響,許多中國人對邊境的少數民族有警惕心理,甚至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點大加宣揚。
誠然,西藏以及新疆的少數人,確實有著比較強烈的分離傾向,但把同樣的揣測加之於向來比較安靜的中國蒙古族頭上,就有點過分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的蒙古族極少有人會產生獨立傾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真心擁護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有意思的是,哪怕中國的蒙古族真的有歪念頭,也會受到蒙古國人的鄙視,曾經就有新聞說幾個國內的居心叵測之人去蒙古國朝聖,結果被那邊的蒙古族欺負,最後還不得不找中國大使館求助,也實在是夠諷刺的了。
中國蒙古族作為邊境少數民族之一,之所以比較溫和,恐怕正與蒙古國的存在有關。這一點,在朝鮮族身上也有體現。正是由於有蒙古國、朝鮮以及韓國這樣的國家存在,中國境內的蒙古族和朝鮮族才不會有太強烈的獨立需求,畢竟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傳承他們民族文化的國家了,無論如何,這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很赞哦!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