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世民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他曾舍命救过李世民 为何没入凌烟阁?因为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更高

火烧 2022-03-19 11:59:48 1058
他曾舍命救过李世民 为何没入凌烟阁?因为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更高 (说历史的女人——第866期)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助他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命在皇宫内修建凌烟阁,令画圣阎立本描绘二十四位功臣画

他曾舍命救过李世民 为何没入凌烟阁?因为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更高  

(说历史的女人——第866期)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助他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命在皇宫内修建凌烟阁,令画圣阎立本描绘二十四位功臣画像供奉于内,以供自己怀旧追思,后世传颂功德。但有一位名将,他曾舍命救过李世民,但为何没入凌烟阁呢?因为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更高。欲知详情,本回分解。

李世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重大战役有六,即公元618年与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浅水塬之战,619年平定宋金刚的浍州之战,621年擒获窦建德、打败王世充的虎牢关之战、洛阳之战、邙山之战,622年平定刘黑闼的曲周之战。

在这六大战役中,李世民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战斗中既有斩将夺旗之勇,又有身临绝境之险,而每次命悬一线之时,都有忠臣死士舍身相救,如在榆窠之围,若不是尉迟恭大吼一声枪挑单雄信于马下,恐怕这位贞观天子的首级早就挂在洛阳城头了。尉迟恭也因救驾有功而位列凌烟阁,仅屈尊于李世民的堂兄李孝恭,武将排名第二位。而同样坐拥救驾之功的不止尉迟恭一人,他的救驾难度甚至超过尉迟恭,却被排除在二十四功臣之外。

此人在唐朝历史上不像秦琼、程咬金那么妇孺皆知,但要提起他的儿子丘神勣那可是武则天时代令人闻风丧胆的牛掰人物,下文要提到的是这位逼死太子李贤的丘大酷吏的父亲,死后追赠荆州刺史、救过李世民性命的丘行恭。

丘行恭出身隋朝将门世家,自幼孔武有力,善于骑射。隋朝末年,丘行恭和嫡兄丘师利在雍州造反,后归顺李世民,即刻官拜光禄大夫。后因战功卓著,屡次升至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卒于664年,时年八十岁,陪葬于太宗昭陵。

丘行恭是唐初著名将领,一直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几乎参加了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所有战役,并与侯君集一起创建了消灭高昌国的不朽战绩而受封天水郡公;他在政治上参与玄武门事变,“隐太子之诛也,行恭以功迁左卫将军”(《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就其军政功绩来看,绝对是李世民的铁杆粉丝和股肱之臣。

“计狠莫过绝粮,功高莫过救主”,对于李世民来说,丘行恭最大的功劳亦是如此,此事发生在621年讨伐王世充的邙山之战。

喜欢单田芳的朋友们都知道,《隋唐演义》里的秦王李世民有个怪癖,总喜欢单人独骑瞭探敌营,几次险遭单雄信、尉迟恭等人活捉,其实演义里所讲的故事并非全是徐茂功等人的谋略,而与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性格完全相同,李世民胆气过人,作战往往身先士卒,正所谓主帅舍命、万夫尽随,这也是他所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此次也不例外,李世民只带丘行恭一员大将和数十名亲兵前来瞭营,偷偷地躲在远处看两眼得了呗,嗨不!咱们这位秦王殿下不但大摇大摆地站在王世充的营前一箭之地,马鞭一指:“秦王在此!”敌军或许是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要么就是觉得其中有诈,任凭李世民狂妄地叫嚣骂阵,竟无人敢出营厮杀。李世民见敌军可欺,竟然扔掉马鞭,纵马摇枪杀入敌营。

李世民凭什么有这么大胆子,竟敢带领几十人去踹万马军营?他所依仗的是胯下的宝马良驹“飒露紫”---一匹突厥进贡的紫色骏马,疾如飞燕、快如闪电。李世民飞马闯入敌营,竟然锐不可当,所向披靡,但飒露紫实在太快了,把丘行恭和亲兵们甩出老远。当李世民冲到一道土堤的时候,敌军乱箭射来,飒露紫胸部中箭,轰然倒地,敌兵涌上来,李世民力不能支,危急时刻,丘行恭飞马赶到,挥动斩马刀杀散敌兵,把自己的马让给李世民,自己一手挥舞斩马刀,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掩护李世民艰难地杀出重围。“行恭於御马前步执长刀,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阵”(《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

丘行恭和尉迟恭同样坐拥救驾之功,除了救驾之外,二人所立战功也是半斤对八两,分不出太多高低上下,二人又同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可凭什么尉迟恭上了凌烟阁,而丘行恭连根毛都没沾上?尉迟恭榜上有名,这得说人家大老黑不但功劳大,而且善良忠厚、人缘好,没有政治污点。而丘行恭落榜凌烟阁的关键之一,首先败在人品上。

丘行恭自恃救驾功高盖世,对同僚无理傲慢,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同僚们大都不与其一般见识,或惧怕、或忍让,惹不起总躲得起吧?“行恭性严酷,所在僚列皆慑惮之。”(《旧唐书》)但是一旦你老丘有把柄落到我们手里,嘿嘿,看你的哈哈笑不说,在皇帝面前再肿上你几句,也够你姓丘的小子受的……终于不负备受丘行恭欺凌的大臣们所愿,机会来了,丘行恭犯法了,奏他一本的时候到了。

李世民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他曾舍命救过李世民 为何没入凌烟阁?因为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更高

在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但是“多妻”也是受法律保护的、有严格等级划分的。正房是众多小妾当仁不让的大姐大,小妾们除了生前听命于正房之外,死后也得任从正房之子(嫡子)安葬,哪怕是小妾自己亲生的儿子也无权过问。这是有法律依据的,如果小妾的儿子不服从嫡子(正房的儿子)安葬生身母亲,就是犯了违反纲常的忤逆不悌之罪,是要坐牢的。

丘行恭是其父丘和的小妾所生,母亲去世后,丘行恭因与嫡兄丘师利争抢埋葬母亲,而与嫡兄发生争执,自家兄弟关上门怎么吵都行,可偏偏闹的沸沸扬扬,被他得罪过的大臣抓住把柄告到法司,李世民不得不依法剥夺了丘行恭的爵位、罢了他的官“贞观中,坐与兄争葬所生母,废为民”(《新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十五》)。虽然几个月后,李世民念其有功,丘行恭又得以官复原职,但为母尽孝是人之常情,本该睁一眼闭一眼的小事,却被同僚依法弹劾,可见丘行恭的人缘混的有多差。

李世民一向奉行以仁治国,但丘行恭的又一次行为违背了李世民的治国方略,也是造成丘行恭落榜凌烟阁的直接原因。

“右武侯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肝食之;上闻而让之曰:‘兰成谋反,国有常刑,何至如是!若以为忠孝,则太子诸王先食之矣,岂至卿邪!’行恭惭而拜谢。”(《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

643年,代州都督刘兰成谋反,唐太宗命丘行恭平叛,抓住刘兰成后令将其腰斩。可丘行恭把刘兰成腰斩之后,竟然挖出他的心肝当点心下酒吃了,美其名曰“嫉贼如仇、代主泄恨”。溜须拍马的嘴脸昭然若揭,这也严重违背了唐太宗以仁治天下的政治方针,李世民大怒:“刘兰成谋反有罪,国家自有规定的刑罚处置,何至于如此!如果以此来表示忠孝,则应该是太子和诸亲王先吃,又岂能轮到你呢?”李世民的言下之意“你算老几?”

丘行恭的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凌烟阁是不会给他这种残酷暴力、无耻阿谀之徒留下一席之地的。

可李世民毕竟是深感丘行恭当年救驾之恩的,既然进不了凌烟阁,那就给他换个地方吧……

李世民戎马一生,爱马如命,尤其对他所指挥的六大战役中骑乘的六匹骏马感情至深,遂令阎立本、阎立德在自己昭陵阙下祭殿两侧的庑廊里,塑造六匹骏马浮雕,希望自己百年以后,仍有它们日夜陪伴,它们是:拳毛騧(曲周之战)、什伐赤(洛阳之战)、白蹄乌(浅水塬之战)、特勒骠(浍州之战)、青骓(虎牢关之战)、飒露紫(邙山之战),世称“昭陵六骏”。

六骏浮雕唯独“飒露紫”是人马合一的,那个胡须卷曲、相貌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斩马刀和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姿势的将军就是丘行恭,李世民用这种以石刻雕像陪葬的方式褒奖丘行恭,也算是给他加了一顶凌烟阁之外的无冕之冠吧。

“昭陵六骏”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四骏(另两匹是复制品),不幸的是,另外两骏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被走私到国外,“飒露紫”就在其中,与“拳毛騧”一起,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凌烟阁后经战乱而毁,二十四功臣像也随之灰飞烟灭,唯独丘行恭的浮雕石像留存至今。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无冕之王”虽然身处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也算是一代明君为一代名将安排的最好的归宿吧。(文/说历史的女人--张问)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