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善于纳谏的君王的故事 古代君主求贤的故事

火烧 2022-09-17 18:09:36 1100
古代君主求贤的故事 1、文王拉车西伯侯姬昌在羑里被殷纣王囚禁三年获释归国后,亟思访求贤才。闻姜尚隐居渭水河滨,遂驱车前去拜访,二人交谈中,姬昌见姜果然韬略盖世,便邀其出仕,辅佐周邦。姜尚为考验姬昌求贤

古代君主求贤的故事  

1、文王拉车

西伯侯姬昌在羑里被殷纣王囚禁三年获释归国后,亟思访求贤才。

闻姜尚隐居渭水河滨,遂驱车前去拜访,二人交谈中,姬昌见姜果然韬略盖世,便邀其出仕,辅佐周邦。

姜尚为考验姬昌求贤诚意,要姬昌为之拉车,方允登程。

姬昌求贤心切,亲为姜尚拉车,于是君臣同离渭水。

姬昌拜姜子牙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姜子牙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

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2、秦孝公求贤令

秦孝公即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

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

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

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

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

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燕昭王求贤

燕昭王继位后,立志要使燕国重新强大起来。

燕昭王登门拜访老臣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篇中国历史常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派人到处寻找,找了3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1000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

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 1000两金子去买。

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 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 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过来?”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是真的爱 惜千里马。

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了这个故事,说:“大王要征求贤才治国,我愿意当马骨。”燕昭王大受启发,马上派人造了一座精致的大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为老师,礼遇丰厚。

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揽人才,纷纷赶到燕国,其中最出名的 就是赵国人乐毅。

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一天天强大起来。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了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只一 仗,就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乐毅亲率大军,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

当时的齐国 国君齐湣王逃出都城不久就被人杀死了。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4、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5、曹操唯才是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

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不善于纳谏的君王的故事 古代君主求贤的故事

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孝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昭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王拉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