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所有程序必须加载到 清朝地方官员的奏折经过哪些程序 才能送给皇帝面前

火烧 2023-03-13 14:11:51 1071
清朝地方官员的奏折经过哪些程序 才能送给皇帝面前 1861年,曾国藩在推荐左宗棠任职浙江巡抚的同时,又慷慨地给予了他「 ”专折奏事”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左宗棠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一纸奏折即可直达天听。别

清朝地方官员的奏折经过哪些程序 才能送给皇帝面前  

所有程序必须加载到 清朝地方官员的奏折经过哪些程序 才能送给皇帝面前
1861年,曾国藩在推荐左宗棠任职浙江巡抚的同时,又慷慨地给予了他「 ”专折奏事”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左宗棠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一纸奏折即可直达天听。别人再想背地里整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奏折制度,是清朝名臣张廷玉的发明。奏折免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能让地方官员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皇帝那里。皇帝也可以在批复后,直接发还上奏地方官员,迅速付诸实施。因此,奏折提高了行政效率,拉近了地方官员和皇帝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那么,地方官员在写好奏折后,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送到皇帝面前呢? 按照规矩,地方官员写好奏折后,在将奏折发出去之前,必须进行「 ”拜折”。 所谓拜折,就是把奏折写好后,加以封套、固封,装进专用的奏折盒子,供放在大堂香案上。地方官员对奏折盒子三跪九叩。期间,属员站班,步兵排队,放炮奏乐,仪节隆重。随后,地方官员将奏折盒子交给折差。折差将奏折盒子高捧于头上,从中门而出,直奔前程。 拜折是发出奏折的一道必要程序。由于又是奏乐,又是放炮,动静搞得很大,督抚衙门周围的人,每每听到奏乐和放炮,就知道督抚大人又送出了一道奏折。 《庸庵笔记》讲了一段逸闻,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下当幕僚时,代理骆秉章处理军政要务。一次,骆秉章一日听到抚署辕门传来炮声,赶忙问身边人出了什么事。回答说:「 ”是左师爷在拜发军报折。”骆秉章点点头,慢慢说:「 ”要不把折子拿来给我看看?”这说明,左宗棠没经过骆秉章过目,就把奏折发出去了。 折差快马加鞭,将奏折送到京城后,直接交到紫禁城吗?并不是。他们必须将奏折送给本省督抚选派驻京的提塘官。提塘官职掌传递本省来往公文,上传下达。提塘官公所位于北京城正阳门东的兵部街。所以,折差来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兵部街,将奏折交给提塘官。 至此,折差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提塘官了。提塘官将奏折盒子护送到位于紫禁城景运门内的外奏事处。外奏事处又将奏折送到设于乾清宫西庑的内奏事处。内奏事处直接将奏折送到皇帝面前,请皇帝审阅。 皇帝审阅奏折后,有时候会直接朱笔批复,书写处理意见。随后,由内奏事处、外奏事处、提塘官、折差等原渠道发回,交到发折的地方官员手中,由他按照批复意见实施。最后,还要将有皇帝朱批意见的奏折收回来。 显而易见,在传送奏折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两个字:保密。除了写奏折的本人和皇帝,没有第三人知道奏折的内容。写奏折的人不能将内容透露给第三人,否则就会面临严厉的惩处。 1724年,雍正皇帝即位的第三年,突然大发雷霆,将浙闽总督觉罗保、山西巡抚诺敏、江苏布政使鄂尔泰、云南巡抚扬名时4个封疆大吏痛斥了一番。这还不算完,雍正皇帝马上宣布,停止他们的专折奏事的权力。 觉罗保4人都是封疆大吏,哪怕是皇帝,也会轻易斥责她们。可他们不但挨了骂,还被撤销了专折奏事权力——这可是仅次于革职降职的处罚了。 原因说来很简单,他们4 人将奏折的内容透露给别人,从而惹恼了雍正皇帝。 【参考资料:《大清会典》《庸庵笔记》《清史稿》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