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顺治帝董鄂妃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

火烧 2021-05-10 14:13:59 1065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 1650年,满清入主中原的第六年。一纸剃发令及一系列匆忙的政策,激起长江以南峰烟四起。 永历帝在广西称帝,广东李成栋反正,江西金声桓、王得仁,云贵孙可望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  

顺治帝董鄂妃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
1650年,满清入主中原的第六年。一纸剃发令及一系列匆忙的政策,激起长江以南峰烟四起。 永历帝在广西称帝,广东李成栋反正,江西金声桓、王得仁,云贵孙可望、李定国起事,福建郑成功北上,四川、湖南、山西又反清。 一时间,全国风声鹤戾,首鼠两端者甚多,清朝进入入关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时。 汤若望与顺治帝 正当大清江山风雨飘摇之时。 此时,伟大的政治家、大清的战略家、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又与世长辞!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迎摄政王灵柩 1650年12月,小皇帝率王大臣缟服到京外三十里迎多尔衮灵柩回京, 十三岁的小皇帝顺治,哭得象死了亲爹一样,一路亲自扶着灵柩。 小皇帝泪流满面,呼天抢地,几次三番的欲用头撞灵柩,要再见睹一下皇父摄政王的尊容,聆听皇父摄政王的教诲。 几位大臣上前急劝,「 ”皇上请节哀” 顺治喝斥:「 ”尔等岂知摄政王待朕如再生父母!今天下未定,而王却先舍朕而去,谁来为朕扶江山社稷?” 大臣们只好退避,在一旁劝「 ”皇上保重啊”! 顺治又抽泣着哭倒在灵柩之上。 此时,已被贬为郑王的济尔哈朗上前不顾身份,拖着顺帝的衣袖「 ”皇上请节哀!摄政王在天之灵亦不欲皇上郁结于心”。 这才稍止小皇帝失态式的恸哭。 清室灵柩图 顺治一回宫,即刻下诏追尊多尔衮为「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睿亲王,世袭罔替。 这一旨下来,把个济尔哈朗们看呆了,以皇帝之礼追寻,还赐予庙号。这旷古未闻之事。 济尔哈朗与老黄旗们的索尼、鳌拜等人直叹,皇帝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十二日后,顺治在一片缟素,悲痛沉重的气氛中,应群臣之请于太和殿宣布亲政。 然而就在一个月后。 顺治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罢黜追封、撤掉庙享、对多尔衮的恩赦一律废除; 闰二月,再传旨处死谄附多尔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 第三旨,处死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 第四旨,赐多尔衮弟弟英亲王阿济格自尽! 随即,复职济尔哈朗摄政王职务,范文程、索尼、鳌拜两黄旗重臣等全部复职!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治操作,使得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是先帝还魂回来了? 济尔哈朗等人不由得佩服得五体投体。 二迎洪承畴下江南 没过多久,圣旨下,诏居母丧的大学士洪承畴入朝。 顺治亲迎洪承畴至太和门,并在太和殿亲自盛宴洪承畴。 原来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 江南形势逆转,1651年,南明名将李定国统兵奇袭广西,镇守广西的清定南王孔有德猝不及防,在桂林战役中情急自刎,广西全境恢复。 紧接着,李定国又奉孙可望之命挥师北上,迎战清廷南下援军尼堪亲王部,在衡州战役中再次大败清军,尼堪当场被击杀。 这就是名将李定国「 ”两厥名王”,清廷入关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江南士民士气高涨,天下响应,局势出现了有利于南明的逆转。 此时,顺治极为恭敬,先敬洪承畴三杯御酒。 皇帝独对之尊,已是无上荣宠,还要再亲自敬酒。 激动得洪承畴急忙跪下,连称:「 ”皇上切莫折杀老臣!” 顺治料到这一招,身边的太监一把就把洪承畴扶将起来。 坐定之后, 顺治说:「 ”江南之事,想必先生已知晓。正值国家危难之时,朕任你为江南五省经略。总理军务兼理粮饷,并授予便宜之权。望先生不负朕望,以社稷安危为重,切勿辞此辛劳” 时年近六十岁的洪承畴即为汉官,知此军政大权乃明清两代以来所未有之事。 忙又起身叩头,又被太监急忙扶起。 洪说:「 ”此等重任,为臣子之人自当万死不辞!只惟局任太重,若有误国家,辜负圣恩。恳请皇上再加斟酌” 顺治很坚定:「 ”此事唯有先生一人不可。先生放心,朕已命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 又安慰道:「 ”朕即任尔全权,深知用人不疑之理,有错即为朕之错,绝无加怪先生之理。” 这一下,洪承畴感动得热泪盈眶,又跪地哭泣!顺治急忙劝止。 这次洪承畴一定要跪下把话说话:「 ”皇上恕臣无状,此次又让臣想起当年先帝,先帝对臣知遇之恩,未尝报之万一。今日臣当誓言,定当不负皇上与先帝之恩遇!” 顺治再让太监取过来宝马鞭、宝刀。 「 ”先生是先帝托孤之臣,朕亦不舍先生远离。今朕赐你先帝腰刀一把,宝马一匹。此去江南,不知何日可见,特赐良马宝刀,以寄朕思!”说来,顺治自已忍不住流泪。 此时,太和殿寂静无声,穹顶沉罩,只有君臣二人之泣声。 随后,洪承畴和盘托出江南计划,就是平南五策。 一、以抚为主,以剿为辅。江南等处, 二、广为告示,纠正多尔衮时期错误,凡因抗拒后来降者多被诛戮的做法,须大开生路,允许他们改过。 三、剃发之令不得随意就戮,可以适当缓行。 四、官民不得随意告发造成冤狱。 五、南下满官习汉语、学汉字、效汉礼,略示满汉之平等。 顺治帝全部答应,洪承畴遂出任经略江南。 一到江南,孙可望领军攻岳州,被洪承畴所击退,止住了局势恶化。 但明军士气仍然高涨,且后方反清不断,洪承畴一筹莫展。 引起朝臣不满,争相弹劾。 到了1657年,又有三位言官联名弹劾,洪承畴,劳师耗饷,养寇自重。 洪承畴上旨再次请求解任。 但顺治帝严斥三位言官,又多次温旨嘉谕洪承畴,安心任职,不许解任,不许回京! 终于洪承畴守得云开日出! 三迎孙可望归降 1658年,洪承畴报南明内部权争,孙可望归降。 顺治大喜,着即封孙可望为义王,即行下旨在长沙为孙可望举行了册封典礼。 旋即召孙可望进京见驾。 顺治命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带领大批高官显爵出城迎接。 次日,时年十九岁的顺治帝,亲自在太和殿接见孙可望。 「 ”朕盼卿之归,如久旱之甘霖” 孙可望,此时还能说什么话呢,在岳州即封义王,一路上亲王接送,至京城皇帝亲见。 只有感激得热泪盈眶。 十天之内,顺治三次在太和殿赐宴孙可望。 赐银两次共一万二千两,再赐给府第、解袍、朝衣、缎匹等。 孙可望成了清廷红极一时的人物,让所有亲贵大臣羨慕嫉妒恨! 可以说,孙可望与李定国是南明时期最有复国机会的合作。 以云贵为大后方,兵精粮足,前可复江南,东可击两广,西可征四川,又正值八旗军队衰落,江南响应之时。如此绝佳时机,却因此毁于一旦! 回想,1848年,孙可望往迎永历帝,求封秦王。 按理说,南明政权已危在旦夕,就算是给个摄政王,也是一种白赚,何况一秦王。 可偏偏永历帝即无魄力,又耳朵根子软,听任臣下反对。 结果连个秦王都不愿意给。最后还造出一个假秦王事件,使得孙可望大为光火。 各大臣还在孙、李意见分歧时大肆煽风点火,竟无人说和。直至孙、李二人刀兵相见。弄得孙可望对南明失去信心。 南明政权彻底瓦解,的确究由自取!只可惜了一代良将李定国。 汤若望 第四迎达赖喇嘛,鼎定藏蒙 1653年,闻知五世达赖喇嘛即将到京,顺治帝特于北京建西黄寺一座,预为达赖到京下榻之用,要亲迎五世达赖。 这里要交代一句,达赖对于满清,不仅仅西藏问题,皆因蒙古人宗信藏传佛教。对待达赖的态度就有关满蒙藏大局问题。 所以清朝从顺治朝开始确定以稳藏掣蒙为国策,最终形成满蒙藏汉回等五族之和,也就是清朝版图的最终形成。 顺治闻知五世达赖率三千喇嘛浩浩荡荡前来。顺治又准备亲自离京赴城外迎接,以示优隆,陈之遴以礼制所定,不可逾越,同时前番连日暴雨,天象示警。 顺治帝不听,皇太后敦请顺治最为信任的传教士「 ”通望教师”汤若望,呈上精心撰写的谏书,上朝跪拜面奏,顺治要保持尊严的必要性,不要远离京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顺治才改为和硕承泽亲王硕塞于城外代皇帝迎接。 达赖到京后,进献马匹和礼物, 福临特于南苑热情接见,赐坐,赐宴。 顺治十年正月又宴赏于太和殿,同时命诸亲王依次设宴达赖一行。 五世达赖久居藏地,一路上见中原之富庶辽广,进京更见京城之繁华,之后又受此荣宠,皇帝特此为自已建一藏传寺庙以供自已参佛居住,连顺治帝自已都住简陋的乾清宫。当时的紫禁城被李自成烧毁,顺治为省国用,迟迟未修缮完工。 五世达赖感激零丁。一再表示,圣君圣朝,将世代相拥。 二月达赖身体不适辞行,顺治又再次宴赏于太和殿,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于清河饯行,特命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等率八旗官兵护送五世达赖返藏。 四月遣官赍金册金印赐五世达赖喇嘛为「 ”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 从此,满蒙藏之国策就在顺治时期确定,传之后世。 顺治帝剧照 明清皇子差在哪里? 顺治帝四迎贵客,而定天下,背后说明的是什么? 顺治帝少好读书,而亲政之后,熟读经史,尤爱与大臣论史,各朝历代治乱兴衰, 有一次,顺治与一个大学士冯铨论史:「 ”历史上圣明之君,朕孰与可取”。 冯铨回答:「 ”太宗盛世之基,当取” 顺治:「 ”太宗固雄才大略。然宋太祖治平之策,皆以为制,奠后世之基业,宋太祖然也!” 顺治认为宋太祖开创了更多的制度,更值得效学。 不管顺治的观点对与不对。但可见顺治观点独到,分析深入。 亲政第二年九月,顺治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顺治还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他主持编修《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顺治大训》《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均亲自撰写序言。 顺治读书图画 南明皇子不读书 朱元璋得天下后,极其荫护子孙。将皇子皇孙分封于各地,屯积土地,大敛财富,世袭子孙。及致靖难之事后,明廷禁止藩田出封地,不得过问政事,并由地方官严密监视。 所以,明朝的皇子一不能出外,二不能论参与政务,家里好吃好喝,那读书就没有任何作用与动力。 如同养猪一般,如明后期的洛阳福王,就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结果,李自成来攻洛阳。 守将兵饷不足,求见福王朱常洵支援军饷,福王却说,我家穷,只有一些旧家具,你们拿去卖了吧。守将一气之下开门降敌。结果福王,被李自成惨遭杀害,剁成肉酱和着鹿肉,做成了「 ”福鹿宴”,给老百姓吃。 明末时,称帝监国者4人,除隆武帝稍好,没有一个有良好教育。在半壁江山尚在,百万大军尚存,百姓反对剃发之机,不是内讧,就是无能,无一人能振作。 致使才十三岁亲政的顺治皇帝,在危机之时,从容庙算,面对入关之后最严峻危局。改弦易辙,最终使大清基业定鼎乾坤。 所以,你不读书能怪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