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下的建筑有何奇妙之处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山洞里。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渐渐从穴居中走了出来,住进了地面的房子。然而近年来,由于地球上人口膨胀、耕地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原因,“地下建筑”又重新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不少国家已开始把城市中的一些基础设施,如废物处理站、垃圾焚化炉、高速铁路和能源储存中心等,转向大规模的地下建设。
“地下建筑”不仅仅是供人们生活、办公的场所,它还包括交通、娱乐等其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地下设施,这是一个日益成为人类活动中心、具有很大潜力的未来空间。其实,“地下建筑”具有很多优点:一是可以节约大量的建筑用地,缓和住宅用地大量蚕食耕地的矛盾;二是地下住宅冬暖夏凉,不受气候影响,可节约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所花费的电能,缓和能源危机;三是可节省一半以上的建筑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防震、抗震的性能。此外,地下居室幽雅、宁静,可避免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危害,并能比地上设施更好地防止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故。
1994年,日本在海平面40米以下,建造了3座大型地下贮油罐;他们在规划中还有17项较大的地下交通运输项目,其中包括一条造价120亿美元的横穿东京湾的高速公路;日本的新宿已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地下住宅星罗棋布,地下交通四通八达,有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建造的意大利城堡,有花木繁茂、虫歌鸟鸣的森林公园,有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还有宽广豪华的地下广场呢!
在日本人“深挖洞”的同时,美国人和欧洲人也在较浅的土层上挖掘着。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明尼苏达、得克萨斯、洛杉矶等地,已约有1万多户人家穴居于地下;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已有了一个地下音乐厅和一个正在建造的地下水库,该市的污水处理厂也被迁到地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巴黎已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商业区,并兼作公园,而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则在卢浮宫前建成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把这座博物馆的入口也搬到了地下。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挖掘山洞、隧道和修建城市地铁系统。但是今天,他们在地下挖掘的深度和长度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英吉利海峡隧道刚开通不久,德国和丹麦就开始商讨在费马恩海峡下面挖掘隧道,用铁路将汉堡和哥本哈根联系起来;西班牙和摩洛哥也讨论过在直布罗陀附近建造一条海底隧道的可能性;而瑞士工程人员正在研究在阿尔卑斯山下建造城市间地铁的可行性,这一工程将能使瑞士各大城市间的旅程缩短好几个小时。
当然,地下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如地表水的压力问题,如何使地下的空气保持新鲜、宜于呼吸等。此外,人们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逐渐适应生活在见不到自然光线的地下带给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愿意相信:生活在美妙的地下世界,将变得越来越方便舒适,越来越精彩丰富。
关键词:地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