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平的春天张恨水 初到北京的日子里,张恨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
初到北京的日子里,张恨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
初到北京的日子里,张恨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平居”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不乏乐趣。最让张恨水感到称心如意的,是北京古老厚重、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京,但是,北京敦厚宽容、和平幽默的文化底蕴,不仅将新文化融入萧散悠远的古都韵致之中,而且,古都文化与新文化的相得益彰,更营造出一种兼容并蓄的人文气息,淳朴温馨,情趣盎然,是他以前在上海不曾感受到的。在这里,他这个“不新又不旧” 的文学青年,简直如鱼得水。 >张恨水 >初到北京之时,他还是一介贫寒的书生,两手空空,囊中无物,只靠卖文为生。那时他住在会馆里,每月只需十余元,房饭两项便安排妥当。单身一人,吃住既不愁,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所以,闲暇之余,如果尚有余裕,他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初,有两件事是他最感兴趣的,一是听戏,一是读书。旅京不久,他就曾有过一次“豪举”。多年后回忆这段生活时他仍很得意地说:“一天我在交过房、饭费后,只剩下一元现大洋了,这一块钱怎么花呢?恰巧这时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三个人联合上演,这当然是好戏,我花去了身上最后一块现大洋去饱了一下眼福耳福。” >老北京风景照 >张恨水肯为听戏倾囊而出不是没有缘由的。他是安徽潜山人,这里是京剧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二黄腔就是从流行于此的吹腔、拨子演化而成的;所以称作二黄,是因为演奏时需用两把唢呐而得名。“昔有观潜山风水者,谓该县出三十六把黄龙伞。但龙气不足,将流于假。于是至清中叶,业伶者群起。戏台上故多帝王,潜山之黄龙伞,遂尽走上戏台。”这固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据旧京潜山人调查,昔四大徽班北上,伶人十之八九为安徽籍,潜山人尤多”。 譬如,号称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的程长庚,以及后继者杨月楼,都是潜山人氏,张恨水因此颇感到有些自豪:“愚尝有一闲章,文曰程大老板同乡。” 他既这么说,无非是想表达,与程大老板同乡是可以标榜的。而他的迷恋京剧,也可谓渊源有自,绝非无来历者。 >老北京戏园子 谢玺璋:《张恨水传》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很赞哦!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