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废弃长城?有何原因?

火烧 2022-09-10 05:47:56 1039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废弃长城?有何原因?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废弃长城?有何原因?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康熙皇帝又为何不需要长城了呢?

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一个皇帝,至少有另外一位非常出名的皇帝也持这个立场,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先说李世民对长城的看法。大家都知道大唐帝国是从隋朝废墟上建起的,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鉴于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隋书》卷二十四),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他就告诫手下说:隋炀帝这个人不知道用忠良的人才,也不知道善待老百姓,就知道天天修长城,劳财伤民,才被灭掉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废弃长城?有何原因?

到了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的时候,突厥屡犯,边患日亟,鉴于秦汉以来防御匈奴的历史经验,朝廷里有不少官员建议李世民修长城。可李世民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资治通鉴》唐纪九)在他看来,扫清外寇,消除边患,缔造和平,修筑长城并不是正确选择。

他对大臣们说:朕今委任李世抻诓⒅荩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新唐书·李薮》)委派李蓿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在他看来,人才与人心,与长城相比,作用更加强大而持久。

事实也是如此,唐朝政权经过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中古时代的中国,也只在唐朝首都长安呈现过,外敌的消除,国势的昌盛,其所依靠的恰恰不是长城。

再说康熙,康熙三十年(1691),有大臣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 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并说出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实录》)

康熙帝总结了历代修长城的历史教训,悟出一个治国的大道理:长城再坚固,也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惟有养好百姓,让他们高兴,才会得到治国之本,边境自固而无忧,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意思。

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