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涨潮和张晔子 张潮《江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2-04 22:34:01 1030
张潮《江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南行原文: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江南行翻译及注释翻译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

张潮《江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南行原文: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江南行翻译及注释

翻译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注释1茨(ci)菰(gū):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可以吃。茨:一作「茈」。西湾: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附近。一说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2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莲子花,即荷花。开:一作「新」。还(huan):回来。3妾:旧时女子自称。水上:一作「上水」。4人传:人们传说。凤凰山:山名,有多处。此处难以确指。

江南行赏析

  《全唐诗》中收张潮诗五首,其中《长干行》还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张潮的几首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莲子花开」的时间当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当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让读者去体会。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江南行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间。张潮受当地民歌影响,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于是便写下这首《江南行》以表达商人妇的思想感情。

诗词作品:江南行诗词作者:【唐代张潮

涨潮和张晔子 张潮《江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