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商鞅是鬼谷子的学生吗 鬼谷子絕學:看蘇秦如何一箭六雕!太牛逼了!

火烧 2022-08-27 13:55:05 1049
鬼谷子絕學:看蘇秦如何一箭六雕!太牛逼了! 前兩年,丹陽論道推出了一款節目,叫丹陽品三國。拍攝了大概46集。效果還可以!我也出版了一本書,叫《三國大軍師》。裡面詳細介紹了46位軍師的謀略及其生平,其中
商鞅是鬼谷子的学生吗 鬼谷子絕學:看蘇秦如何一箭六雕!太牛逼了!

鬼谷子絕學:看蘇秦如何一箭六雕!太牛逼了!  

前兩年,丹陽論道推出了一款節目,叫丹陽品三國。拍攝了大概46集。效果還可以!我也出版了一本書,叫《三國大軍師》。裡面詳細介紹了46位軍師的謀略及其生平,其中魏國是20位,蜀國、吳國各13位。有興趣的同志可以看一下!
今年呢,三國貼吧里舉辦了一個活動,三國粉絲們把古往今來有關謀略類的書籍,做了一個匯總和排行,叫古今十大謀略奇書榜!在這個榜單里,因為第一、第二的名次問題,大家爭執不休。
有些人說,應該把《反經》排在第一!有些人說,《鬼谷子》第一。的確,反經和鬼谷子都很厲害,如果從實用性來說,兩本書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論境界高低,鬼谷子應該是略勝一籌。
為什麼這麼說,鬼谷子是 術道兼用,既有招式,也有心法。鬼谷子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叫陰符經七術,一部分叫捭闔一十四技!陰符經主要是幫我們養性育德、化育心力的。其中的名篇有《養志法靈龜》《實意法騰蛇》《盛神法五龍》等等,一共七章。等到你修養提高、心力強大、精神旺盛了以後,才開始教你計謀,就是教你捭闔一十四技。這14招,既可以用於人際交往,也可以用於商業談判,更可以用作政治博弈!
鬼谷子是「心——道——術」三位一體,一以貫之,堪稱完美。
相比之下,《反經》則術法太重!反經一書,只有術,沒有道。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反經,這本書的作者是趙蕤。有些人聽到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我們不知道趙蕤,趙蕤有一個徒弟很有名,叫李白,大詩人,這個人是街知巷聞的!
李白就曾經學習過反經的部分理論,但是沒能學以致用。
反經視野開闊,包涵廣袤,著力於培養人的逆向思維,它這本書里囊括了64道計謀,比三十六計還多28道!八八六十四道計謀通著易經妙理,可謂窮盡天下之玄機,真是機關算盡!
但是它有一個重大缺陷,只有計謀,沒有心法。說白了,就是只有招式,沒有內功。
它好比一把鋒利的寶劍,但是沒有劍鞘!容易傷著敵人,也容易傷著自己!
所以說,古往今來,通過反經謀求成功的人,在曇花一現之後,都銷聲匿跡了!很少有能善始善終的人!
反經裡面缺少把控內心、修身養性的東西!這是致命的!
有人說不對,趙蕤這個人在修身養性上很有一套!他能夠做到不為外物所惑!當初反經問世之後,肅宗的太子曾經要提拔趙蕤為副省長,正四品!但是趙蕤辭不就招,這種境界豈是凡夫俗子所能具備!
不容置喙,趙蕤本人在修身養性上,那的確有一套!可是,他沒把這套功夫,寫在反經裡面!他自己有一套煉心八法,十分厲害,可是他說了,非趙氏宗族子弟不傳!
由於心法篇的嚴重殘缺,那反經自然比鬼谷子這本書低了一個檔次!
我們今天為大家分享鬼谷子當中的一個章節:轉圓法猛獸。
世間絕大多數人熱衷於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但中國古代的聰明之人不僅追求事業上的成功,更追求結局的圓滿。這個所謂的圓滿,就是讓大家都滿意。
有些人聽到這裡就要打斷,說一件事哪有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想要面面俱到太麻煩了,太耗費心力了,把面上的功夫做足,讓大部分人都滿意就可以了唄!問題是,你不面面俱到,你不耗費心力,你不讓所有人都滿意就會出麻煩,就會出岔子,有可能讓事情功虧一簣。
相信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是你去辦一件事情,辦完了以後張三誇你好,李四誇你好,王五也誇你好。大多數人都覺得還不錯!但就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毫不起眼的人,在你後邊放冷箭,把事情搞砸了。
所以《增廣賢文》和《菜根譚》里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事事有功,需防一事不終;人人道好,需防一人著惱」。在現代社會,你辦事情不讓所有人滿意,輕則在事業上原地踏步,重則深陷囹圄。如果你不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那退而求其次,你起碼讓能左右時局的人滿意。能夠左右時局的人,有的在明處,有的在暗處。在暗處的不易被發掘,這就需要我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四清六活。
有鑒於此,縱橫家創造了「轉圓法猛獸」。簡單來說,這個「轉」就是運作,「圓」就是圓滿。「轉圓」就是把事情往圓滿了運作。那麼「轉圓」為什麼要學習猛獸呢?因為猛獸精思銳進、應變奇速。
當然,要把「轉圓法猛獸」練到出神入化,那你得配合「盛神法五龍」、「實意法騰蛇」、「養志法靈龜」,因為這三篇是「轉圓法猛獸」的心法要訣。這一集我們不講心法,只講「轉圓法猛獸」的招式。
做事情的最高境界,是做到讓大家和衷共濟,或至少相安無事。想要大家相安無事,你就得保證每一個利益集團都聽從你的金玉良言,服從你的利益分配格局。怎麼樣才能做到讓別人聽你的話?一個人但凡會聽從別人的建議,那麼一定因為這個人有所希冀,有所戒懼。一個人如果無所希冀,無所戒懼,那麼說什麼他都不會聽。這就是為什麼你命令一個一二歲的小孩讓他不要哭了,他不會聽;你叫一個亡命天涯的流氓不再打架鬥毆,他會罵你,道理是一樣的。這兩類人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很少見。應該列入泰勒所提出的例外原則當中,因為大部分人還是有所希冀、有所戒懼的。
我的一個朋友問我,如果一個人具備王者城府,再加上他所處的環境相對波瀾不驚,以至於他心如止水,那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用「捭闔」!我們看看《縱橫家全書》對「捭」與「闔」的定義:
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者為捭。什麼是「闔」?

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闔。

(《縱橫家全書》定義捭闔)
「捭」為陽,「闔」為陰。正反夾擊,事無不成。人的本性都是避死延生、趨利遠害、離苦得樂,只要你靈活的運用捭闔,言之成理,言之有據,讓人感覺到你切實為他著想,聽你的就有利,不聽就有害,誰敢不聽你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蘇秦是怎麼運作的。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楚王客死秦國,而楚原太子在齊國作為人質。
蘇秦和孟嘗君商議說:「薛公,楚國一直奉行的是『飢則食飽則棄』,貧窮孤弱的時候跟我們聯盟,一旦富裕強大了,就來討伐我們的邊城。我們必須趁現在這個時候,削減他的土地和軍費,等到齊楚兩國大體勢均,那麼十年八載之內他就不敢再大動干戈了!」
孟嘗君一聽,深以為是,問蘇秦有何妙計。
蘇秦道:「您為何不把楚太子扣留下來,要求楚國割讓下東國之地呢?」孟嘗君說:「先生不懂政治嗎?我如果扣留太子,楚王次子和其他權臣就會糾集百官,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名,再立儲君!這個人質就沒用了!這樣一來,我豈不是白白為奸佞之徒發動宮廷政變找個了借口,而且諸侯還會非議我做了扣押人質的不義之事。」
蘇秦笑著說:「薛公您這是一般人的正向思維,何不試著反向思考問題呢?如果楚國另立新君,您就對楚國的新君說『給我下東國之地,我為您殺掉楚國原太子,替您解除後患;否則,我會聯合齊、韓、魏三國共立楚國原太子為君,而後發布矯詔,延攬懷王舊部,廣蓄賢士,弔民伐罪,跟您分庭抗禮』。楚國新君一定害怕我們搞出『兩個楚國』來,這樣下東國之地就一定可以得到了。」
孟嘗君說:「我的腦筋始終不如先生靈活,一切全憑先生的意思去運作吧!」
蘇秦道:「古言『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我願儘快為您出使楚國,以防有變!」
接下來,蘇秦使用了層出不窮的連環計,一氣呵成的為自己實現了六個目標。我們特照錄原文於下,以饗讀者:
蘇秦來到楚國,對新立的楚王說:「齊國的孟嘗君已經把楚國原太子扣下了,並且對他威逼利誘,預備讓他繼承楚國的王位。我看孟嘗君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讓楚國割讓下東國之地,大王如果不趕緊獻出下東國,就會因小失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楚國原太子從懷王死的那一刻起,就無時無刻不想著登位九五,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將會不擇手段,跟齊國簽訂更多不平等的條約,以換取齊國的支持。」楚王說:「眼下我還立足未穩,你千萬別搞出這樣的事情!」於是就獻出了下東國。這是蘇秦連環計起到的第一個效果:令楚王割讓土地。
蘇秦回到齊國後,跟孟嘗君說:「薛公啊!楚王生怕我們弄個傀儡國出來,所以誠惶誠恐。我看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敲竹杠。」孟嘗君說:「您打算怎麼辦?」蘇秦道:「我們先假意跟楚國原太子推心置腹一番,接著順水推舟,說這兩天就把他送回楚地,扶持他繼承國祚。然後把這個消息故意泄露給楚王,楚王一定會以重金相贈,央求我們不要放他回國。」孟嘗君說:「不錯。」楚王得知此事後,忙即請使者拜謁蘇秦,並攜帶金銀細軟,殷殷至囑道:「請蘇大人和孟嘗君趕緊把人做掉!」這是蘇秦連環計起到的第二個效果:令楚王贈以錢財。
蘇秦得到這些錢財後,分文沒動,並且貼上了封條,還吩咐左右好好「照顧」楚國使者,自己則一溜煙跑去會見楚國原太子了。楚國原太子一見到蘇秦,就迫不及待的問道:「讓我回楚國執政的事情怎麼樣了?」蘇秦佯作唉聲嘆氣之狀道:「功虧一簣!本來孟嘗君是打算今天就送您回國,可是現在回不去了。齊王不讓您走了!」楚國原太子道:「這是什麼緣故?」蘇秦道:「楚王派出使者,給齊王獻出了數千斤黃金,條件就是讓齊王把您扣押在齊國!您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去看看,楚國的使者現在還住在賓館裡面!」楚國原太子百感交集道:「這可如何是好?」蘇秦繼續煽風點火道:「還不止如此吶,楚王歹毒啊!他還進一步提出,如果齊王不僅僅是扣押您,而是把您直接殺了,他們就會割出鄢、陳十縣之地給我們齊國!」楚國原太子聞言,倍感無助,哀求道:「如此則吾命休矣!請先生救我!」蘇秦道:「齊王最喜歡的就是金錢和土地,對土地尤其重視。金錢這方面嘛,你一個人質,哪來的錢啊,我已經給你湊好了。至於土地嘛……」楚國原太子指天為誓道:「我保證,我如果能夠在楚國執政,一定會割出鄢、陳二十縣給你們!」蘇秦道:「口說無憑,立字為據!」
其後,蘇秦拿著字據找到楚王,說:「本來我們是想做掉原太子的!可是這個太子太有心計了,他居然越過我們找到齊王,對齊王信誓旦旦的說『如果我能佔有楚國,將會把鄢、陳二十縣送給你們!』齊王本來就沒有主見,這會兒正權衡不定呢!」楚王咬了咬牙,把心一橫,道:「我願意出讓鄢、陳四十縣給齊王,希望趕快做掉太子!」這是蘇秦連環計起到的第三個效果:令楚王加倍割地!
時隔數月,蘇秦再次謁見楚王,說:「齊王得到土地之後,還是貪得無厭,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還打算繼續以原太子為底牌,迫使您出讓更多的利益。」楚王道:「正因如此,我才想請您和孟嘗君找機會把他殺掉。否則寡人永遠不能高枕無憂。」蘇秦道:「孟嘗君不願背上不仁不義的惡名,又不敢私下裡做有悖君王意旨的事情,他是下不了手的。不過,我可以想辦法替您驅逐原太子。只要原太子離開齊國,您就可以暗中下手了。」楚王道:「若真是這樣,寡人願意對您托以國柄!」
所謂的「托以國柄」,就是把部分國家大事的署理權交給蘇秦。
蘇秦聞言,志得意滿而歸。次日拜見楚國原太子說:「太子殿下,現在齊楚兩國正在謀求恢復邦交,邦交一旦恢復,您恐怕會成為政治犧牲品。」
楚國原太子道:「怎麼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
蘇秦說:「沒有辦法!楚王向我們齊王許諾了更大的好處!您應該知道,他是要割四十個縣給我們。齊王聽了能不動心嗎?」
楚國原太子心下盤桓說:「那我如果答應齊王,我執政後要割楚國的半壁江山給你們,你看怎麼樣?」
蘇秦說:「恐怕齊王現在不會相信你!俗話說『不務虛名而處實禍』,齊王這個人向來是極端務實!現在專制楚國的是您弟弟,是他掌握實權!您只不過是徒有其名,所以說齊王怎麼會相信您呢?為您的身家性命計,不如您連夜收拾行裝,逃亡他國吧!」
楚國原太子看萬事皆休,只好是收拾行裝。
次日蘇秦就和楚國原太子作別說:「太子我已經散盡了家財的三分之一,募集了一百精壯之士來保護您的安全!」
蘇秦私下對百位壯士殷殷至囑道,諸位壯士!這次我蘇秦讓大家保護的是天潢貴胄級別的政要,絕對不容有失!如果諸位能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事成之後,蘇某還有開銷!每人二兩黃金如何?
眾人皆領命允諾!
大家剛要離去,蘇秦說且慢,此次行程兇險異常,如遇風浪,把這個字條交給敵方的首領,你們定能化干戈為玉帛!
眾人領命而去!
次日,果然遭遇刺客伏擊!雙方一場激戰打的是難分難解,這個時候刺客一方開始竊竊作議,心裡嘀咕:不對啊!根據楚王給的情報,楚國原太子身邊就三五個人,怎麼突然冒出來一百多號人?這個要再周旋下去的話,全無便宜可占啊!
正當他們狐疑之際,百位壯士給他們遞出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十六個字:殺敵一千,自損九百;李代桃僵,事可兩全。
刺客這邊一看,恍然大悟,如同醍醐灌頂一般,心說再打下去那就是殺敵一千自損九百,即便是殺了原太子也划不來啊!不如採用李代桃僵之計!
於是從江浦之上找出一具浮屍,把他的面部劃得面目全非!回去對楚王詐稱說,令兄已經墜崖身亡,血肉模糊無法辨認了!
楚王聞之心中大喜,果然對蘇秦托以國柄。
這就是蘇秦連環計起到的第四個效果:令楚王托以國柄!
翌日,蘇秦又假裝派說客在孟嘗君面前詆毀自己,說:「薛公啊,您還不知道吧!蘇秦這個人太不地道了。他假裝為您和齊國謀劃,實際上是為了自己!他私下裡沒少收楚王的重賄!」
孟嘗君大怒,於是對蘇秦加以見責、貶斥。
蘇秦又令多名說客潛入楚地,散布消息說:「蘇秦因為替楚王謀劃,薛公懷疑他裡通外國,把他罷官奪爵了!現在已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了。」
楚王聞訊,感慨道:「蘇秦為了我才淪落到這種境地,真是忠心耿耿啊!」於是冊封蘇秦為「武貞君」。
這是蘇秦連環計起到的第五個效果:令自己加官進爵!
後來,蘇秦又通過景鯉向孟嘗君進言:「薛公啊!這個時候您不能跟蘇秦鬧翻,其因有三:第一,您之所以名重天下,就是因為您能夠禮賢下士,招攬形形色色的人才。您今天跟蘇秦鬧翻,定會閉塞進賢之道,也不利於以後遊說工作的展開;第二,如果您的政敵趁此時機,對蘇秦著意拉攏,讓蘇秦為他們出謀劃策,您就危如累卵;第三,當下蘇秦在楚國十分得寵,齊、楚又剛剛恢復邦交,您跟他勢不兩立,必然有礙大局,將要引火燒身!」
孟嘗君覺得有些道理,就與蘇秦重歸於好,並把他的待遇提升到原先的兩倍。
這是蘇秦連環計起到的第六個效果:令孟嘗君更加厚待自己!
看到這些目不暇接的計謀,後世學者顧延松不禁援引《荀子·儒效》篇的名言來誇讚蘇秦:「季子與時遷徙,與世偃仰,千舉萬變。」
觀之至此,不少人也許會疑竇叢生:轉圓之術並非鬼谷子的不傳之秘,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被高明之士所共悉。同樣都熟識這一技巧,為何僅得蘇秦之流可以「千舉萬變」?
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蘇秦有宏偉的目標。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宏偉的目標支撐,那人就失去了根基,彷彿雨中浮萍東西飄蕩!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去看看《養志法靈龜》!
其二,他有強健的腦力。人的腦力如果不強健,那就會設計不周,破綻百出。怎樣提高腦力?《反經》中有《是非》一章,詮盡正反之妙,大家長期閱讀定能增長腦力!
其三,他有旺盛的心力!一個人如果沒有旺盛的心力,他即使設計出應接不暇的計謀,也沒有體力和精神付諸實施!
對此,留法學者徐逸蘭女士有更精妙的詮釋,我們不妨一看:
計謀之所生者三:一曰得定靜,二曰法實意,三曰心氣長。心為一身之君,稟虛靈而涵造化,具一理以應萬機,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陰慧謨莫不由生!
(《留法名家徐逸蘭闡釋計謀成功的要素》)
結束語:在這個故事當中,齊王獲得了土地,因此他是滿意的。楚王不必再為國家分裂而擔憂,因此他也是滿意的。楚國原太子在蘇秦的保護下得以免除性命之憂,因此他也是滿意的。由於蘇秦的一番盛讚,使得孟嘗君有了薦賢的美名,因此他也是滿意的。蘇秦在這個活動當中,獲得了財富無數,因此他也是滿意的。當然,最滿意的還是老百姓,因為經此一事,楚國失去邊城,鋒芒挫縮。十年八載之內,不敢對鄰國輕啟戰端,區域和平得以暫時維護。關鍵是,蘇秦是在沒花費任何成本的情況下將此事辦成的。怪不得人們讚美縱橫家常勝於「不爭不費」。
通過此事,我們不難發現,和平是靠謀出來的,不是靠喊出來的。只有切切實實使用縱橫捭闔之術讓各大利益集團談形成制衡,和平方有可能。

不仔細研究如何讓各大利益集團形成制衡,空言和平與發展毫無意義。
你想成功上位嗎?丹陽論道教你八個套路!實戰性極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