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短跑世界纪录是多少 中国在田径短跑运动上的历史
中国在田径短跑运动上的历史
中国田径运动历史约100余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世纪末—1949年,是中国田径运动的引入,初步开展和停滞不前阶段。
</p> 19世纪末,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体育,由基督教的传教和办学活动经过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传入我国。
1890年在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了第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
进入20世纪,各类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中普遍采用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材,不同规模校际之间的田径运动比赛也不断增多。
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p>2、1949—1965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
</p>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田径运动在大、中、小学迅速普及与开展起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班,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田径代表队,全国性田径竞赛制度化,推动了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
1957年,我国运动员郑凤荣以1.77m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1958年,旧中国的田径纪录全部被刷新。
到1965年,有35人达到当时第19届奥运会的报名标准,有17人在11项成绩列入当年世界前10名。
</p>3、1966—1976年,是中国田径运动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
</p> 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使刚刚起飞的中国田径运动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基本上停止了正常的训练和竞赛活动,不少田径场也遭到极大破坏。
在这期间,除了倪志钦在1970年以2.29m的成绩刷新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外,其它各项田径成绩都一度处于停滞不前或下降状态。
1975年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上,在男、女35个田径项目比赛中,竟有25个项目的成绩不如1965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的成绩。
</p>4、1977—2001年,是中国田径运动改革开放,恢复发展和走向世界阶段。
</p> 1976年以后,由于拨乱反正和以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田径运动重新恢复和发展,田径运动水平迅速提高。
1979年第4届全运会田径赛中打破了18项全国纪录,38项比赛中有34项成绩都超过了1975年第3届的水平。
</p>(二)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p> 第26届奥运会之后,在世界田径赛场上中国田径健儿的表现平平。
除了27届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取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以外,在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中和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赛和大奖赛中,中国还没有一人取得单项前6名的成绩。
</p> 尽管业内人士说:这很正常,基本反映出我国田径运动员现有的真实水平。
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p>1、与国际接轨中出现的不适应。
1992年以后,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为了与国际上大学体育运动接轨,我国高校加强了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
许多中学生和省市体校田径运动员被破格选入大学。
由于我国大学里还没有全面实行学分制,入大学的训练目标不够远大,有些学校的训练条件较差和学校业余教练员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影响了进入高校的人才的田径运动水平提高。
</p>2、中学时期“拔苗助长”影响了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

田径运动训练需要较强的系统性,田径运动员最佳成绩出现的年龄不像体操、跳水和游泳等项目那样早,一般来说要在20岁以后。
可是我国中学田径竞赛层次较多,而中学生大多又是在基础训练阶段并不牢固的情况下就进行早期专门训练,过早突出专项强度,这严重影响了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进一步成长。
</p> 但是上述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随着各高校的训练条件在迅速改善,大学生田径运动竞赛水平也逐年提高,在北京召开的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健儿在田径比赛中共获8枚金牌。
这也是我国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