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保定在河北省的地位 保定历史地位

火烧 2022-04-02 04:40:07 1100
保定历史地位 一、保定市徐水县张华的身份、张华酒的地位应该是根据刘伶访张华的典故和张华村的名字而来刘伶,字伯伦,安徽宿县人士,晋朝的“竹林七贤”之一.由于他不满晋朝统治者的专权横暴,千里迢迢来到河北省

保定历史地位  

一、保定市徐水县张华的身份、张华酒的地位

应该是根据刘伶访张华的典故和张华村的名字而来刘伶,字伯伦,安徽宿县人士,晋朝的“竹林七贤”之一.由于他不满晋朝统治者的专权横暴,千里迢迢来到河北省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饮后倍加赞赏.据《徐水县碑志》载,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刘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后人还为他建立了《酒德亭》.【张华没有详细记载,这里是刘玲的,对不起啊】。

二、谁告诉我保定的历史

保定市是一座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战国时期始建城池,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升为保州,为当时北方较大的城市,有“北控三关,南通九州”称誉。元太守十一年(公元1239年)改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后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始名,辖15州县,顺平更名保定,寓保卫元朝大都安定之意。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迁都北京,保定直属京师,设宁都司,负责保卫京师附近安全。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辖2州15县,属直隶省。康熙八年(公地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保定,始为省会。

至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会迁天津。保定为直隶省会历时244年。

直隶省会迁天津后,保定改府道,辖40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废直隶省改建河北省,辖区各县直属省政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会迁保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保定市区沧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建立新的保定市,为冀中区直辖市。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阜平、涞源、涿县、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

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制。

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石家庄,同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

1987年撤销郊区。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

三、论历史文化,保定和邯郸哪个更强

邯郸最辉煌的时代是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诸候国赵国的国都共158年,出了很多成语典故,比如邯郸学步,黄梁美梦等等,是中国成语之乡;西汉时期,邯郸也是比较著名的大城市。之后,邯郸作为一个城市逐渐衰落,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解放前,邯郸已经沦落为一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万人的小镇。

保定,最初建城,是作为战国时期的军事城市出现的。作为一个城市,保定的地位上升是从宋代开始的,作为北方一个边防重镇,影响力开始上升,首次升级到府的级别。元代,因为首都在北京,保定就成了守卫京畿的军事重镇,发展成为京南一大都会。值得一提的是,保定是元代戏曲作家群的诞生地,元代著名元曲作家关汉卿,王实甫,李好古等都是保定人,他们的文学成就,不是邯郸的几条成语所能比的。

明代沿袭的元代的城市地位。到清代,保定成为直隶省会,直隶总督署驻地,达到鼎盛时期,“一部衙署,半部清史”,是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可见保定当时的地位是仅次于首都北京的。

保定对中国近现代史是有重要影响的。首先,保定是清末民初新学的重要开创地之一,当时很多北京不能办的新学,都到保定来办,一时保定高校云集,达数十所之多。莲池书院是首开新学先河的晚清第一书院。保定军校更是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的鼻祖,从这里走出了2000多名将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北保定,南黄埔”,而黄埔军校的很多领导(包括校长)教官,都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

保定和邯郸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是第二批,邯郸是第三批。有趣的是,第二批申报时,河北是申报的邯郸等四个城市,没有保定,保定是后来添加的,结果评审结果,保定击败四个城市夺魁,呵呵。

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保定是46处,全省排第一位,而邯郸是18处,排在第四位,甚至不及新兴城市石家庄。可见保定的历史人文厚度远非邯郸所能比的。

四、保定有多少年的历史,出过多少名人

保定市是一个有着23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与北京、天津三足鼎立,有着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素有“京畿首善之地”的美称。 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文物大市,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如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易县清西陵、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华北明珠”白洋淀、定州开元寺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等。

保定作为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荆轲、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叶挺、蒋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建议你到 去看下。。。名人还真不少。

五、实际上保定是中国哪一个古代城市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的中心,京广铁路穿过市区。

西依太行山脉,东为冀中平原,北控三关,南通九省,被称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门”。保定市是河北省辖市,现辖3区(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18县(满城、清苑、涞水、定兴、容城、安新、蠡县、博野、阜平、唐县、涞源、易县、雄县、徐水、高阳、望都、曲阳、顺平)。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

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

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

又因燕昭王所筑黄金台位于保定地区境内,亦称金台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

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

保州治所在保塞县。}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

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

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

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

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

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

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

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

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

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

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

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

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

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

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

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

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

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

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

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

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

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

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

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

六、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实证

战国时为中山国地。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

保定在河北省的地位 保定历史地位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中心。

【秦上谷郡】 上谷 , 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 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 , 保定位于其中。

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 , 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 【始建保州城】 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

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这一带发生战争。金代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 【重建保州城】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成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 【建府学及书院】 宋熙宁四年(1071)保州建州学。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 【明代改建保定城】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的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 【设立莲池书院】 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十二年(1734)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知名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文、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

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修浚府河】 乾隆十七年(1752)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 【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刻制棉花图,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并将其献与乾隆皇帝,对河北植棉和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建官刻印书局】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 【创办畿辅大学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闰八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大肆烧杀抢掠,对文物古迹肆意破坏,并将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以"纵拳杀西人、烧洋房"的罪名,枭首示众。 《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始撤离保定。

? 【创办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

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创办育德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

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lq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 【曹锟兵变】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建立河北大学】 1921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

? 【创办协生印书局】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gcdzg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 【日军侵占保定】 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

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